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5:24  作者: 匿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社会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没有改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2)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二)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表现了可贵的创业革新精神,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带动了整个国家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衷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3.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同时,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依靠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必须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使其发扬"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地承担起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一)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一,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三,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一)“四个尊重”是统一的整体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人才只有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创造过程即是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干的过程。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

(二)提出“四个尊重”重大方针的必要性。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

第一,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第三,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第四,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充分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