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冲刺:理论辅导87
(一)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1.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与国防工业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报告时’,指出:“在革命胜利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势力;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国内经济需要恢复和发展,新中国难以马上着手建设我国的现代化国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我国开始筹划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编制中的一五计划,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指导方针。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开始建立。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初次提出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的任务。现代化的国防建设任务首次被明确提出。l956年1月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号召“向科学进军”,强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国防等各方面建设的发展。l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探讨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和关系,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的战略方针,因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l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将发展中国工业的道路总结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到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我国国防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技。同时周恩来还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2.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他指出,国防不可不有,要加强国防建设,但首要的是加强经济建设。他提出要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快,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方针主要是想通过武力“解放台湾”。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并不断丰富、完善这一主张,这些思想成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
1955年6月,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7月,他同陈毅、张治中、邵力子等会见外宾时又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愿望。“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为什么不可以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要彼此协商,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1956年10月,毛泽东说,如果台湾和平统一,“一切可以照旧”。台湾只要与美国断绝关系,可派代表回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l957年4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又对外国朋友说:“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过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l958年毛泽东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文告中,谴责美国坚持侵略台湾的立场和制造曩中国”的阴谋,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同时向台湾当局提出结束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的办法,“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l963年初,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思想提出“一纲四目”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都由蒋介石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信,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之事。这一重要思想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的基础。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希望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
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完成祖国最终统一的大业,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又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随着“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实现,中国人民现在正努办通过“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统一的中国是中国人民历来的追求,实现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奋斗的目标。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