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政治指导:社会的观念结构
1.社会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社会的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与经济基础以及政治的上层建筑相对应,观念结构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
社会的观念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它耸立在经济结构之上,为经济结构服务。按反映社会生活的侧重面和方式的不同,观念结构分为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等不同形式。
2.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根本原理,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特别是对经济和政治的直接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它集中体现阶级的利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一定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意识形态也将或慢或快地发生相应变化。
3.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或同一种社会关系中都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意识形态。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个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根本对立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既集中体现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又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4.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先进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1)先进文化是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它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把人与人紧密联系起来的精神纽带,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先进文化是政党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5.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涵义。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集中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决定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表现。
精神文明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为社会文化状况以及科教事业的发展水平。还表现在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的状况。精神文明中思想的即意识形态的方面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它反映着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精神文明的不同性质。
政治文明是人类调整社会政治关系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集中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辩证关系。
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政治文明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又反过来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既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发展,集中表现为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它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本质表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者的协调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实践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