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9考研政治马原模拟题:剩余价值论单选题答案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8 16:41:01  作者: 匿名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实际上,在商品市场上同货币所有者对立的不是劳动,而是工人。”这说明资本家购买的是

A.工人的劳动

B.工人的人身自由

C.工人的劳动能力

D.工人的消费能力

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重要的特点是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

A.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具体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值

D.抽象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值

4.货币所有者只有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这是因为

A.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必须得到实物的替换

C.劳动力商品是资本的本质

D.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5.与其他商品相比,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决定

D.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B.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C.凭借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D.使社会两极分化

7.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

A.完全占有

B.人身依附

C.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D.私人占有

8.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在增值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雇佣工人

A.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转移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创造使用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9.在英国,从14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政府层级颁布过各种劳工法令,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日。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叶,资本家依然强迫工人每日劳动12、14、16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达到18个小时以上。通过这种方式资本家获得的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

D.垄断剩余价值

10.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

A.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B.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

C.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

D.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11.在日本富士山附近的一片松林中,是一片黄色建筑物。在工厂里,自动机械加工中心,机器人,自动运输小车,白天和夜里都是在无人看管情况下进行生产的。自动加工中心正在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控制下进行加工;自动运输车从一个装置旁边移动到另一个装置旁边,运送材料,搬运机器零件;自动装置在仓库周围悄悄地移动,机器人在进行产品检查包装。在1.6万平方米的场地上,一切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按程序控制的。这个工厂又1010台带有视觉的机器人,它们与数控机床、自动运输小车共同工作。白天工厂内有19名工作人员在操作室内从事作业,夜里只有两名监视员。类似这样的“无人工厂”,虽然没有多少工人进行直接的劳动,但是资本家的利润却在迅速增加。在当代资本主义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源泉是

A.自动化的机器设备

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C.科学技术的创新

D.生产技术的垄断

12.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D.不变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13.马克思说:“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本身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资本之所以是资本,是因为它

A.采取了货币的形式

B.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C.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可以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

14.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不同部分在周转中的不同方式

C.资本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

D.资本投入部门的不同

15.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各个资本家普遍延长雇佣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B.各个资本家普遍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C.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6.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主观动机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7.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资本积累是指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货币的资本化

C.资本集中

D.商品的资本化

18.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9.产业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要在不同阶段依次执行不同的职能。其中执行货币资本职能的是

A.贮藏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20.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周转的利润是15万元,剩余价值率是75%,则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A.2:1

B.3:1

C.4:1

D.5:1

21.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利润为

A.20万元

B.25万元

C.30万元

D.35万元

22.资本价值构成是指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

D.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23.超额利润的形成是

A.商品价值高于生产成本的差额

B.生产价格高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C.平均利润高于剩余价值的差额

D.社会生产价格高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24.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成本价格的形成

B.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C.价值的形成

D.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2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坠落的积累。”这句话揭示的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C.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D.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

26.马克思指出:“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虑,或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这句话表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7.社会生产是连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价值如何增值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剩余价值的实现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工人劳动一段时间后,资本家会支付给工人一定数量的工资。表面看来,工人好像是出卖劳动,工资是劳动的报酬。然而,马克思并没有被这一假象所迷惑,他始终强调“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劳动的价格

29.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这是因为这种形式模糊了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界限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界限

C.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界限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

30.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贫困问题持续加剧。美国人口统计局2012年9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的贫困率为15%,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美国人有4620万。约有1800万个家庭吃不饱饭,其中680多万个家庭在一年中会有几个月的时间担心没有足够的钱购买食品。在发达资本主义的美国出现这种“贫困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的基本矛盾,即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31.2014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削减最后的购债规模150亿美元并从11月起结束QE3。折意味着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长达6年的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宣告结束,单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警告称,若全球再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则仍有可能从西方国家而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生产相对过剩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工人失业

C.经济萧条

D.物价上涨

【参考答案】

1.【答案】A

【考点】劳动力与劳动

【解析】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不是工人的劳动,而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故C项正确,AD项错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故B项错误。

2.【答案】A

【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解析】四个选项的内容都与劳动力商品有关,而且内容本身都是正确的,但从题目要求看,最符合题意的是A项。

3.【答案】D

【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解析】抽象劳动不是转移而是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故选择D项。

4.【答案】D

【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解析】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资本的本质,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的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故D项正确。劳动力商品不是资本的本质,故C项错误。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因此,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不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特点,故A项错误。B项讲的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不符题意,故不选。

5.【答案】D

【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解析】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着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这是劳动力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突出特点。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故D项正确。A项表现的是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共同点,故不选。B项是劳动力价值的外在转化形式,故不选。劳动力的价值并不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决定,而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故C项错误。

6.【答案】C

【考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解析】资本主义是一种以雇佣剥削为特点的制度。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故选C项。A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决定性动机和实质,是资本主义上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故不选。B项是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故不选。D项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造成的社会后果,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故不选。

7.【答案】C

【考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解析】从历史上看,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社会制度都是剥削制度,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奴隶主对奴隶的完全人身占有为基础的。在封建社会,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条件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人身自由。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故C项正确。

8.【答案】D

【考点】剩余价值生产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在价值增值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超过了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这个“一定点”的时间,都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故D项正确,AC项错误。劳动力价值不是像生产资料价值那样,是转移到新商品中去了,而是由劳动力再创造出来的,故B项错误。

9.【答案】C

【考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让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这与延长工作日长度并没有本质区别。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故D项错误,选C项。AB项不符题意,故不选。

10.【答案】A

【考点】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解析】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从劳动时间上,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故选A项。

11.【答案】B

【考点】剩余价值源泉

【解析】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故答案选B。

12.【答案】B

【考点】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解析】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即m’= m/v,在可变资本(v)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m)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故B项正确。ACD项均为干扰项,故不选。

13.【答案】C

【考点】资本的本质

【解析】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故C项正确。资本不只是采取货币的形式,并且采取货币的形式也不是资本的本质,故A项错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故B项错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这不是资本的本质,故D项错误。

14.【答案】A

【考点】资本的分类

【解析】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可以有两种划分,根据在生产剩余价值中作用不同,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故A项正确。根据周转方式或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故B项不选。产业资本在它的循环的过程中,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只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职能,故C不选。

15.【答案】C

【考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16.【答案】B

【考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解析】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样,它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而按照社会价值出售,就可以多得一部分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即超额剩余价值。可见,资本家竟相改进技术的主观动机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故B项正确。但随着所有企业都改进技术,新技术普及,其客观后果则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因此,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17.【答案】A

【考点】资本积累

【解析】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作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18.【答案】D

【考点】资本运行

【解析】产业资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依据它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上所负担的职能的不同,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故D项正确。依据资本的各个部分在价值增值中作用的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故A项不选。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故B项不选。

19.【答案】C

【考点】资本运行

【解析】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故C项正确。

20.【答案】C

【考点】有机构成

【解析】资本的有机构成比率为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现在已知C+V=100万,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数值上相等,为15万,剩余价值率75%=M(剩余价值)/V(可变资本),从而得知V=20万,C=80万。最后可得有机构成为4:1,故答案选C。

21.【答案】B

【考点】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资本积累

【解析】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则可变资本为20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则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为25万元,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故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利润为25万元,故B项正确。

22.【答案】D

【考点】资本的有机构成

【解析】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AB项为技术构成的内容,C项阐述错误,故均不选。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故D项正确。

23.【答案】D

【考点】超额利润

【解析】超额利润是个别资本家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得到的,劳动生产率高则意味着单位商品生产耗费的劳动时间少,价值量低,但出售时,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决定的,这样,在较低的个别生产价格和较高的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就会出现差额,这种差额就是超额利润。故选D项。

24.【答案】B

【考点】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

【解析】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马克思说:“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它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故本题选B。

25.【答案】C

【考点】资本积累

【解析】资本积累的不断增进、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不断增多,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一极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一极的贫困积累,形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本题正确答案是C。ABD与题意无关,故不选。

26.【答案】D

【考点】资本主义再生产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再生产是产品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ABC都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27.【答案】D

【考点】社会资本运动

【解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故答案选D项。选项AB涉及的是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故不选。C项涉及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不符合题意。

28.【答案】B

【考点】资本主义工资本质

【解析】资本主义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是工人必要劳动的报酬。故B正确,ACD错误。

29.【答案】D

【考点】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故选D项。

30.【答案】A

【考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解析】BCD项均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和阶级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故不选。答案选A。

31.【答案】B

【考点】经济危机

【解析】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相互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不能购买他人生产的商品,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同时在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B项正确,AD项错误。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

32.【答案】A

【考点】经济危机

【解析】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故选A项。BCD所述都是经济危机的其他特征,故不选。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