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专项练习题4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2.商品经济是( )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
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B.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4.商品的二因素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生产和消费 D.使用价值和价值
5.下述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6.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7.“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
A.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B.使用价值是个历史范畴
C.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D.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劳动产品
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9.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1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1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 )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1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3.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4.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5.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6.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7.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 D.价格
18.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19.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20.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
2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
A.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B.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C.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2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2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26.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
A.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C.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
27.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28.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它具有计量单位
2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30.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
A.资本家拥有大量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32.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 D.只有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3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
A.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小决定的 B.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小决定的 C.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具体劳动时间决定的 D.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3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
A.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B.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 D.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
35.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C.货币转化为资本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37.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 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
38.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3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0.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劳动二重性原理 D.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4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劳动力的价值 B.转移劳动力价值 C.创造剩余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4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4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44.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45.不变资本是指( )
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46.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
A.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之和
47.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
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劳动力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48.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A.不变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B.资本家的赚钱程度
C.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9.假定资本家投入10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12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为( )
A.50%B.100%C.150% D.200%
5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51.个别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 )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超额剩余价值D.降低劳动力价值
52.超额剩余价值是本企业( )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B.商品的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C.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D.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5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2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 )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
54.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依靠( )
A.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B.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C.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55.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5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5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A.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58.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的
C.以资本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资本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5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60.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C.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下降
61.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 )
A.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结果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C.工业吸收的人口绝对减少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62.在资本循环第一阶段中,货币之所以成为资本关键在于( )
A.货币购买了劳动力 B.货币购买了生产资料
C.货币充当了流通手段 D.货币购买了一般商品
63.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64.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 )
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65.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 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
66.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67.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68.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69.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之后,( )
A.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70.经过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 )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7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 )
A.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
B.制造物质产品的部类和制造精神产品的部类
C.制造耐用消费品的部类和制造普通消费品的部类
D.制造农产品的部类和制造工业品的部类
73.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无酬劳动D.抽象劳动
74.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7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76.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是( )
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和利润在质上相同,在量上相等
D.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77.一般情况下利润率( )
A.小于剩余价值率 B.大于剩余价值率 C.等于剩余价值率 D.与剩余价值率无关
78.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 )
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79.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个别企业率首先采用先进技术的结果
C.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D.社会资本总额增大的结果
8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
81.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 )
A.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B.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
C.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8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8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波动性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84.所谓三权分立的“三权”指( )
A.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B.立法权、行政权和执法权
C.立法权、财政权和司法权 D.人事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85.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8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C.人民当家作主 D.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8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8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
A.为世界和平服务 B.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C.为世界稳定服务 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一切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7.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质
B.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D.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性质不同,而抽象劳动在量上有差别但质相同
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9.商品的价值量是( )
A.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D.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11.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2.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13.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自觉地调整各阶级阶层的收入
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4.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D.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15.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C.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 D.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16.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B.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1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只有工农业的直接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
D.创造价值的劳动领域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18.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力具有价值
19.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说明()
A.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B.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C.既放弃所有权又放弃使用权D.一定时期内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2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
A.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B.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能够创造出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够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22.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3.剩余价值规律( )
A.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B.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创造新的价值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2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C.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D.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27.剩余价值是( )
A.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
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C.商品价值中补偿劳动力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D.商品价值中补偿资本消耗后的剩余部分
2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
A.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B.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是个历史范畴 D.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29.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区分为(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30.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价值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31.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A.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B.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C.表明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D.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32.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33.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 )
A.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B.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由工人在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 D.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
34.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35.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B.在工人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所有企业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
3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
A.商品价值下降 B.必要劳动时间延长 C.劳动力价值下降 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3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3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
A.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
39.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有( )
A.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B.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源泉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C.前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前者是商品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后者是劳动力价值下降而增加的剩余价值
40.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无人工厂”现象,那么( )
A.自动化的机器已经取代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B.“无人工厂”在本质上是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C.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为先进了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41.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42.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B.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就是资本有机构成
C.以资本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有机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4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44.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可以说明( )
A.等量资本投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不同
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形成
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的人口
45.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形式主要有( )
A.长期的人口过剩 B.流动的人口过剩 C.潜伏的人口过剩 D.停滞的人口过剩
46.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资本职能形式有( )
A.生产资本 B.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47.货币资本是( )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的资本
48.产业资本连续顺利循环的条件是( )
A.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B.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必须执行生产或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
C.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D.产业资本运动所经历三个阶段的每个阶段都必须获得平均利润
49.资本主义工资的主要形式有( )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5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B.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51.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C.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52.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
A.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C.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5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A.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B.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C.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D.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54.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55.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产生于货币的(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支付手段的职能
5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 )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生产资料增长与消费资料增长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5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证
58.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A.立法司法职能 B.对内职能 C.对外职能 D.行政职能
59.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60.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6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62.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博爱
63.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C.人民当家作主 D.分权制衡
6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C.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三、简答题
1.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比例?
2.为什么说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3.简述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4.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四、分析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原理,揭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辩证关系。
2.运用关于商品二因素原理,阐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殊之处。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理解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利润平均化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D 6.A 7.C 8.B 9.B 10.C 11.A 12.D 13.A 14.D 15.A 16.D 17.B 18.A 19.B 20.B 21.B 22.A 23.D 24.A 25.D 26.B 27.B 28.B 29.C 30.C 31.B 32.D 33.D 34.B 35.C 36.D 37.A 38.C 39.B 40.C 41.C 42.C 43.D 44.B 45.B 46.A 47.D 48.D 49.B 50.C 51.C 52.A 53.A 54.D 55.C 56.B 57.B 58.D 59.A 60.A 61.B 62.A 63.B 64.B 65.D 66.C 67.D 68.C 69.B 70.D 71.D 72.A 73.A 74.C 75.C 76.A 77.A 78.D 79.C 80.D 81.D 82.C 83.B 84.A 85.B 86.B 87.D 88.B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ABCD 3.ABCD 4.ABCD 5.CD 6.ACD 7.ABD 8.BC 9.BD 10.ACD 11.BCD 12.AC 13.ACD 14.ABC 15.ABCD 16.ABD 17.ABD 18.BC 19.BD 20.ABD 21.AB 22.BCD 23.ABCD 24.BD 25.ABCD 26.AB 27.ABCD 28.BCD 29.AC 30.ABCD 31.ABD 32.ABCD 33.CD 34.BC 35.BCD 36.ACD 37.ABCD 38.ACD 39.ABD 40.BCD 41.ABCD 42.ACD 43.ABC 44.ABD 45.BCD 46.ACD 47.ABD 48.AC 49.AB 50.ABC 51.BD 52.AC 53.ABCD 54.ABD 55.BD 56.AB 57.ABCD 58.BC 59.AB 60.CD 61.ABCD 62.ABCD 63.ABD 64.BD
三、简答题(略)
四、分析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