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6年考研政治综合题演练(20)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3:56  作者: 匿名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

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33.6元提高到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316元提高到942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1978年只有210.6亿元,2004年达到119555亿元。市场商品丰富多彩,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

「材料2」

“九五”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收入实际增幅(%)

1996  4839  2.9

2000  6280  6.4

2004  9422  7.7

「材料3」

“九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情况

年份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收入实际增幅(%)城乡收入差距

1996 1926  8.9  2.5

2000 2253  2.1  2.7

2004 2936  6.8  3.2

「材料4」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2005年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宣布了今年的5项具体措施:一是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二是全部免征牧业税。三是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四是中央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五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相关改革。

「材料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材料6」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主要措施: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概括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趋势。

(2)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分析城乡发展严惩不协调的形成原因。

(3)从“注重社会公平”的角度,谈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义。

(4)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使个人收入呈现多样化的复杂现象,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3)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其必要性。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又要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这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因此,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4)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5)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支持和引导农民向城市流动;另一方面新时期解决城乡差距又不能只靠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必须搞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总体上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通过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相关思考题

根据近年来我国地区、城乡差距过分扩大和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的协调发展政策的有关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

(1)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实现我国城市和农村、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相对平衡的协调发展。现在我国城乡、地区发展的严重失衡,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平稳较快的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现象,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在于:片面强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忽略了矛盾双方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

(3)矛盾不平衡原理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我国的地区失衡、城乡失衡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中居于主导地位,负有主要责任,应该做出更大努力,即中央和城市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切实支持和帮助农村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主导作用、反哺作用;中央和东部发达地区在支持东部继续加快发展的同时,要致力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推进中部崛起。

(4)同时,次要矛盾、次要问题搞好了,次要方面共同努力,也有利于主要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主导方面发挥作用。所以,在城乡协调发展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城乡协调;在地区协调发展中要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就是方法论上的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既有重点,又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在方法论上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