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历史基础试题3
一、选择题
1.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一般特征?( )
A.批评传统 B.包容广大 C.崇尚西学 D.提倡实用
2.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教育目标是( )
A.治术之士 B.实德实才之士 C.统治人才 D.明道之人
3.颜元是 时期的教育家。( )
A.宋代 B.元朝 C.明清 D.隋唐
4.颜元认为治国安民的根本是( )
A.礼教 B.人才 C.劳动 D.科技
5.颜元对学校、人才、治国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是( )
A.“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C.“齐家、治国、平天下”
D.“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
6.颜元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 )
A.“三事、六府、三物” B.“正德、利用、厚生”
C.“六德、六行、六艺” D.“金、木、水、火、土、谷”
7.颜元的分斋教学中,没有设立的斋舍是( )
A.理学斋 B.艺能斋 C.治事斋 D.帖括斋
8.颜元晚年创立,采用分斋教学的学校是( )
A.应天府书院 B.湖州书院 C.漳南书院 D.颜氏书院
9.颜元的漳南书院中有两斋是应时局的需要暂时设立,待时机成熟就会关闭,指的是( )
A.文事斋 帖括斋 B.理学斋 帖括斋
C.经史斋 理学斋 D.经史斋 帖括斋
二、分析论述题
1.阐述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C (解析:只是不抵制,包容吸收,没有到崇尚的程度)
2.B 3.C 4.B 5.D 6.A 7.C 8.C 9.B
二、分析论述题
1.阐述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答:颜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作为早期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书本教育,竭力提倡“实学”和“实用”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革新的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作为早期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颜元具有启蒙思想家所共有的特点,即对传统教育进行猛烈的抨击,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揭露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认为传统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无半点治事的实用。其二,批判传统教育的义、利对立观。他认为 “利”和“义”两者并非绝然对立,而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其中,“利”是“义”的基础,“正谊”,“明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和“计功”。同时,“利”也不能离开“义”,而且“利”必须符合“义”。颜元的这种思想,冲破了传统的禁锢,使中国古代对于义、利关系问题的认识近乎科学。其三,抨击八股取士制度。
(二)“实德实才”的教育目标
批判了传统教育的陈腐、虚无之后,颜元相应地提出了自己对合理教育的看法。他十分重视人才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把人才视为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因而,他在“九字安天下”的方针中,把“举人才”列为首位。
颜元不仅重视人才,而且进一步指出人才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在他看来,“朝廷,政之本也;学校,人才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矣”,“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正确地揭示了学校、人才、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
颜元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具体主张。他主张学校应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即是品得高尚,有真才实学的经世致用人才。
颜元的这种主张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这是颜元思想的局限性。然而,他重视人才对于治国的重要作用,强调人才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培养,这些都是正确的。同时,他提出的“实才实德之士”的培养目标,显然已冲破了理学教育的桎梏,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的特性,反映了要求发展社会生产的新兴市民阶层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在当时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三)“实行”的教学方法
要培养“经世致用”之才,那么教育应当如何做呢?对此,颜元强调“实行”教学法,这是颜元关于教学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主张。
颜元认为,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求诸客观的实际事物。因而他所说的“习行”教学法,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
颜元重视“习行”教学法,一方面同他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密切关系,他认为“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只有接触事物,躬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他重视“习行”教学法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反对理学家静坐读书、空谈心性的教学方法。
但是,颜元强调“习行”,并非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他认为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乃致知中一事”。但“将学全看在读上”,“专为之则浮学”。讲说也不能废除,但不可脱离实际空讲。
颜元所说的“习行”,虽然讲的是个人行动,忽视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看轻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但他强调接触实际,重视练习,从亲身躬行实践中获得知识,这可说是中国古代教学法发展上一次手足解放的运动,它一反脱离实际的、注入式的、背诵教条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学法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这在当时以读书为穷理功夫,讲说著述为穷理事业,脱离实际的“文墨世界”中,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四)“实学”教育内容
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仅仅靠改变方法自然是不够的,从教育内容上注入新的思想才是最为根本的变革。为了使人们学到的知识有实际的用途,达到经世致用,在教育内容上,颜元提倡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为教育内容。
“三事”指正德(使事物保持原本的属性)、利用(利用自然资源)、厚生(使人民生活富裕)说;“六府”指金、木、水、火、土、谷说;“三物”指六德、六行、六艺。“六德”为智、仁、圣、义、中、和;“六行”为孝、友、睦、姻、任、恤;“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这三事、六府、三物,就是颜元所谓的“实学”。同时,颜元基于他“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还提出教育要“兵农合一”、“文武兼备”。这些思想在当时看来是具有相当大的进步意义的。
(五)颜元的“六斋”教学
在当时的学校,实学的教育主张是很难推广的,为了实践实学的教育,晚年,颜元曾按自己的教育思想规划漳南书院,陈设六斋,实行“分斋教学”,并规定了各斋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是对他“真学”,“实学”内容的最明确、也是最有力的说明。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教育内容为:
1.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2.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五子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
3.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
4.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5.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6.帖括斋:课八股举业。
漳南书院之所以暂还设立“理学斋”和“帖括斋 ”,只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实际,等时机到了则关闭这两斋。因此,颜元“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不仅同理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无论是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六艺”教育。它除了经史礼乐等知识以外,还把诸多门类的自然科技知识,各种军事知识和技能正式列进教学内容,并且实行分科设教,这在当时确实是别开生面的,已经蕴含着近代课程设置的萌芽,将中国古代关于教育内容的理论推进到了一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是颜元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值得人们重视。
综上所述,颜元是批判传统教育的义士,提倡培养“实德实才”之士,冲破了封建理学的桎梏,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倡“实行”的教学方法,带来中国古代教学法上的手足解放运动,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否定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儒学教育,设立文武兼备、guangbo实用的教学内容,是教育有了新的生机;设漳南书院,将实学教育付之实践,为中国古代教育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引领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颜元的这一系列创举,无疑对后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名词解释
1.丁村人
2.二里头文化
3. 福建事变
4.《中国土地法大纲》
5. 巴比伦之囚
6. 瓦尔纳制度
7. 滑铁卢战役
8. 教务专约
三、问答题
1.管仲改革的内容。
2.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 简述希波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历史影响。
2011年考研历史学专业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 B B A D 6—10 A C A B A
11—15 A D C B B 16—20 D A A D D
二、名词解释
1、①属于早期智人;②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中期;③距今约7万年左右;④在山西襄汾丁村发现;⑤能够使用石制工具,并对工具进行加工。
2、①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5年到公元前1625年之间;②分为四期,四期的归属有较大分歧;③第三期的内涵最丰富,有两座宫殿遗址,墓葬中发现不少青铜器和玉器;④青铜器和玉器中不少属于礼器和祭器;⑤第三期一号宫殿的被废弃正是夏灭商兴情况的反映。
3、1933年11月,蔡廷锴、李济深等组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发表《人民权利宣言》,是为福建事变,这是国民党内部要求民主,主张抗日的反蒋事件。
4、《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分土地革命纲领,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提高了农民群众对革命的积极性。
5、巴比伦巴比伦之囚是指公元前597~前538年期间,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的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这些人称为巴比伦之囚。
6、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梵语为瓦尔纳,意为色、种、质。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或旅印高僧的著作中,称为种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语音译为卡斯塔,世界上则多用卡斯特一词。现在已逐渐废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7、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18—19日发生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最后遭到失败。从此结束了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和拿破仑帝国在法国的统治。6月21日,拿破仑回到巴黎,自动宣布第二次退位。
8、为争取罗马教廷的支持,拿破仑排除种种干扰,派代表与罗马教廷谈判,施展各种手法使谈判成功,1801年7月15日,拿破仑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协议—政教协议(即《教务专约》)在巴黎签字。不久得到罗马教廷批准。翌年,经法国立法院同意,元老院批准,最后由拿破仑作为国家法律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教务专约与组织条例的公布施行,就以法律的形式既维护了法国广大民众信教的自由,又使天主教从属拿破仑政权,将天主教由封建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变成了法国资产阶级国家的精神工具。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一是内政上实行“叁国伍鄙”制。“叁国”即把“国人”分为三部分设三官管理。“伍鄙”,即把郊外分为5个属,设立五大夫管理,一属含10县。这一改革表明,春秋初年,齐国的国野关系开始破坏,出现“四民”杂处的情况。如此整顿内政,为的是集权于贵族,加强统治。
二是军事上实行兵民合一组织。按此系统组织的国人,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既扩充了军队编制,增强了战斗力,又减少了养兵的兵赋负担。
三是经济上实行赋税及山海的改革。首次打破井田制,对“鄙野”出现的大量“私田”,变以往的不收税为“相地而衰征”的税制。衰,是等差的意思。就是按土地好坏,分等征实物税。免除关税以鼓励出口,设立盐铁官。
四是外交上建议齐桓公树起“尊王攘夷”旗帜。打击了戎族侵扰,在保卫北方中原小国的战役中,树立了自身的威望。
管仲治齐进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使齐很快强大,奠定了齐国建立霸业的基础。
2、答案要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3、答案要点:
原因:希波战争主要是由于波斯帝国侵略扩张引起的。导火线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的米利都暴动。
过程: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2年起至公元前449年结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492~前479),波斯军队对希腊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第二阶段(前478~前449),主要是希腊人进一步解放爱琴海上和小亚沿岸的希腊城帮。
历史影响: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西方并存之势,一致延续至今。
相关Tags: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