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冲刺:理论辅导8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因此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哲学也必然会向前发展。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之上,就逐渐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世界的基石,原子不变,原子不可再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就暴露出巨大的缺陷。
19世纪末,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研究深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l897年电子被发现,随后科学家们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原子基本结构的日益深入的科学理论。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本身还可以继续再分,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极大地动摇了形而上学的物质观,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不变的神话。这种自然科学的新进展揭露了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的错误,但却被有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看作是向唯物主义进攻的证据。以马赫主义者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科学的这种进展表明,唯物主义已经被驳倒,世界不再是物质的。
在这种关键时刻,列宁挺身而出,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一方面批驳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打退了各种唯心主义者对唯物主义的进攻,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重新捍卫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1)它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深刻地揭示了物质的本原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给予物质以规定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划清了界限(1994年理科单选题第1题考查过)。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了这一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定义将是相对的。因为说到底意识本身不过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存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根源于物质的。二元论所主张的意识可以成为与物质相对立的第二个本原,唯心主义所主张的意识可以脱离物质单独存在甚至可以决定物质,都是完全错误的。
(2)列宁的物质定义还表明物质是人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人的认识完全可以达到对整个世界的正确反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永远不可认识之物。这就有力地坚持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3)它从万事万物的多样性的存在中概括和把握住了最高共性——客观实在性,从而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当做永恒不变的本原,否认了具体物质形态的无限可分性,没有真正处理好物质存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则科学地解决了物质存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从多样性中最后抽象出了统一性,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一和多的关系,成为唯一科学的物质观。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哲学的物质观一方面必须以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观又不能完全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二者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观是对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而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把握的则是各个不同领域物质具体形态的特殊存在,特殊个性,哲学的物质观是在总结概括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基础之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观反过来能对人们研究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