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2考研政治指导:夯实基础注重国内时政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7:43  作者: 匿名 

夯实基础,注重国内时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随时补充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呈现出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怎样发展四个问题。

从学科结构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由第一和第二章组成,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及其精髓即党的思想路线。第二部分分列两章,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最重要时期的内容。其中,第三章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第四章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第三部分分列十一章,重点讲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该部分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内容组成。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基本国情论和动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组成,其中,列为重点问题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也是极易命制主观题的章节。

从2010年试题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总分为3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5个,共5分;不定项选择题5个,共10分;材料题1个,共10分。其命题特点是:一是由于史论结合的原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能机械切割,故2010年的试题中,毛泽东思想部分仅占2分,且侧重于未考知识点;其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侧重于基本理论、党的理论创新点(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并与当前国内总体形势密切结合,并占到学科总分的23分,若加上第38题的第二问的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则总分达到28分之多。充分显示了本学科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现实生活的命题指向。由此,本学科的命题主要有三种指向:

毛泽东思想:命题集中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由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组成。结合以往真题的特点,其客观题贯穿全文,着重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议、著作及有特别历史纪念意义的时间点。主观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理论中均有分布。其中,2006年第36题(①新中国成立,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②既然如此,为什么1953年开始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集中考查了我党在建国后对民族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原因,又2010年第22题考查了我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原因和条件,故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部分侧重于设置客观题,如我党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分析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要由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和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组成。其中,

1.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而言,2005年第36题( ①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②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重点考查了党内对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左”和右的两种错误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者(领导阶级、革命的基本动力)等三个层面的问题,也涵盖了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另2009年第27题(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重复命题。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部分应集中在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中共在政治上对始终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政策上的两面性即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同时,在经济上不因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的变化而始终采取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总之,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保护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需要重点复习的真题是:2004年第33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其答案要点是:(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3)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基本纲领))是“两个没收,一个保护”。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命题的重点应集中在保护民族工商业上。且以上面提到的方面为主。

3.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其中,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是主观题的命题点。由于2010年第28题考查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原则,故该点集中于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点也是多年来的未考点。至于武装斗争,2001年文第36题考查了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2010年第27题考查了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根据,故其考查点集中在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首要的主观条件上(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理论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它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它集中体现在党在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论、国情论和动力论等基本理论的阐述上。

1.2008年第36题(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体现了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和不可分割性。

2.就党的思想路线而言,其命制主观题的考点应放在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发展上。

3.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基本国情论没有产生主观题的命题点。从一般意义而言,改革开放理论是命制主观题的重要考点,但2009年第36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背景及这理论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考查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010年第38题(“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重点考查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现状和中国企业的发展之策)。另外,2010年我国取消了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引起了外国资方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争议,这点似应在国内时政部分体现出来,建立考生认真阅读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讲话。考生复习以上四部分内容时,除注意思想路线之外,其他以阅读和理解为主,注意能命制客观题的知识点即可。另关于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内容,亦是如此,不再赘述。

整体布局:侧重经济与政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组成。它们也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布局。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由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和经济发展方式四个方面内容组成。其中,2009年37题第1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下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政背景下,考查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2007年第35题(1判断一个社会其本经济制度实质的标准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主要表现是什么?)重点考查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又1999年文第34题重点考查了对公有制经济的全面认识,加之2010年我国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求实》上发表了《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明确提出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橄榄型分配格局。基此,在基本分配制度中要明确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意义及如何构建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橄榄型分配格局等问题。在经济发展方式上,2010年第37题第2问考查了创新型国家;2010年第7题考查了构架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又2007年第37题考查了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其中,统筹城乡发展,似应立足于西南五省市旱灾的问题,重点思考如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指向上。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由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和政治体制改革三部分组成。其中,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包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其中,2010年第23题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010年第24题考查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009年第30题考查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且均为客观题。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三条标准及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重要的未考点。另中美之间将在2010年五月举行第二轮关于人权问题的对话,中国关于人权的基本主张将成为考查的重点。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应集中在对发展先进文化的认识上。同时,其应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结合起来,以实现跨学科的知识点的结合。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全面认识: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的意义:它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以利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意义。

(2)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08年第14题)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包括:(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07年第14题)。(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2009年第29题考查了“诚信友爱”的内涵。(3)2010年第35题考查了加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原因及措施。另2005年第35题: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部分应集中于公平正义的内涵、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这点应和之前提到的分配制度结合起来。

注重国内时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综合统一的理论,它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它必将反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因此,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言,考生除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决议精神外,更要研读2010年的党的理论创新和政府工作要点,着重基础知识与创新理论的结合,力求用党中央的所提的最新观点去全面阐述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综合成绩。

相关Tags:重点讲解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