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指导:毛泽东思想概论预测(1)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考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提出的依据以及探索新道路的启示
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例题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
(1)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2)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革命新道路的依据以及探索新道路的启示。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处于初期,党也处在幼年时期,是对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经过大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党获得了经验教训。南昌起义表明中国共产党己认识到进行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而在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等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积累了新经验,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克服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开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
(2)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关于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的分析。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正确。
其次,是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最后,还包括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的分析。第一,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对内没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没有合法斗争的权利,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和特点。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有一个本身强大的无产阶级作为革命的主力,从而依靠无产阶级本身的力量就足以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再联合农民的革命力量,把革命推向全国。中国民主革命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异常强大,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中国农村可以不依赖于城市而独立存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
二、考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区分及其意义
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例题
试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区分和对待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并说明这种区分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把中国的资本主义也区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直接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相结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易于同敌人妥协,常常发生动摇,但由于它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不仅压迫工人和农民,而且压迫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因此,中国民主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三座大山统治的同时,在经济上必须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进行没收,将其转换为新民主主义的国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且大多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基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从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出发,在民主革命中,实行保护民族资本的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其实行“和平赎买”。
(2)将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意义是:第一,可以分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第二,可以在革命过程中利用二者间的矛盾,团结和争取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孤立大资产阶级,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事关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
(3)将资本主义分为两部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民族资本对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国民经济,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团结全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华侨及其它爱国民主人士具有重要意义。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反帝反封建、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解决大资产阶级与官僚资本问题,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没收占垄断地位的官僚资本,使新民主主义国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2/3,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并垄断全国的金融业。其次,无产阶级可以利用由官僚资本转化而来的经济力量,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及相应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三、考点:统一战线
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例题1
中共中央在1937年2月10日正式致电国民党,提出团结抗日的四大保证:一、停止武装攻击国民政府二、撤消苏维埃政府与红军,改为特区政府与国民革命军三、在特区实施民主选举 四、停止土改政策。
结合材料回答: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区别。
(2)如何认识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答案要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任务不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主要目标。第二,组成不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只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第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两个军队的合作;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形式。
(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其次,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在中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完全可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矛盾的焦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坚决,是共产党的基本依靠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也有革命性一面,无产阶级完全有可能与之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到上述斗争中去。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削弱敌人和补充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这种统一战线。
(3)基本原则有:第一,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第二,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第三,党在制定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原则时,总是坚持阶级分析法。第四,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主要经验有:第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战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第二,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第三,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针。第四,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四、考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果及其意义
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例题1: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试分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第一,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从而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第二,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以及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基本方针。第三,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论断。第四,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第五,提出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两个务必”。第六,最重大的成果是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及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成为中国改革的理论依据;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在今天对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
(2)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它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品格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如前所述,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目标展开的,因而自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第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