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冲刺:理论辅导92
科学发展观(此知识点为修订知识点)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深入阐述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的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世界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所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必须做到: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十七大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把人们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具体地讲,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即涉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六大民生领域,主要提出以下六大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生之基,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涉及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收入是群众物质利益的第一要素,是维系群众生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焦点课题。
(4)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是社会安定与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平和代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工程。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涉及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是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反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应该把“共建共享”贯穿始终,“共建共享”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特征。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的发展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实现人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其次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是只追求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要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经济增长要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要使最广大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是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人和社会、社会和自然的全面的协调发展。
还要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要在社会指标方面,在精神生活的充实方面,在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不仅要使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的教育,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发挥人的潜能,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要使人民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要有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仅要在生态环境方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且要在整个社会发展方面,高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经济社会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