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指导:政经部分核心知识点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对立统一。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统一,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对立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2、价值规律。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自发地配置社会资源;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优胜劣汰。
④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⑤价值规律的实现:借助市场机制得以实现。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原因:①追求剩余价值(内在动力);②资本主义的竞争(外在力量)。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影响资本积累因素是:①劳动力的剥削程度。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资本积累的后果:相对过剩人口形成。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则很贫困。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5、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个职能形式、三种循环方式:①购买阶段、货币资本;②生产阶段、生产资本;③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连续进行的条件:并存性(空间)和继起性(时间)。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的周转速度和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6、社会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①把社会总产品从实物上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与此相适应,把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第Ⅱ部类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②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c+v+m三部分。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替换,这也就客观上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7、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①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②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③周期: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④物质基础: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8、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一是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在别国谋求高额利润;二是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三是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四是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实质: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历史进步性: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②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