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政经第二章剩余价值论2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8:53  作者: 匿名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随着它的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它的价值只是再现于新产品的价值之中。正是由于这部分资本的价值量不发生变化,所以把它称为不变资本(用 c表示)。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为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把它称为可变资本(用v表示)。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不变资本只是可变资本增殖的物质条件。可变资本之所以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作为可变资本的存在形式发生作用,即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价值。因此,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这种区分为确定资本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如果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其公式就是:

m’=m/v

在资本主义经济现实中,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的来源,被工资这一现象掩盖了。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劳动者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和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劳动者劳动一天,得一天工资,劳动一个月,得一个月工资。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劳动者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工资似乎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其实,在资本家同劳动者的买卖关系中,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能成为商品,也没有价值和价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别开来是理解工资本质的关键。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形态,科学地揭示出工资的本质,即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从而为正确认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之所以能采取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它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变动。但是,靠绝对地延长工作日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有很大局限的。因为工作日的延长限度既取决于劳动力的生理界限,又取决于社会和道德界限。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为了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并且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也会随之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在现实的经济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并不是降低劳动力价值,而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可以缩减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在销售商品时,仍然按照社会价值出卖。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这一部分剩余价值,就叫做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因为在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其他企业也会采用新技术,一旦新技术被普遍采用,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生产某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减少,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其他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这时,只有采用更先进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使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劳动力价值也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使所有企业都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在于:第一,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上,否则就不能生产剩余价值。同时,只有以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为出发点,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主要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以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与生产技术不变,或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相适应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为条件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所经历的简单协作阶段,资本只能依靠延长劳动日进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创造了条件;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意义越来越大。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因而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地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

  4、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1)、它们和具体劳动相结合,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实用价值

(2)、它们是人类劳动的载体,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它们自身并不能创造任何新的价值,只有人类的抽象劳动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