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9年考研政治基础试题(3)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8 16:41:38  作者: 匿名 

一、单项选择题:

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C】

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

B.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

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D.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关系

【考点说明】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就是因为错误的相信了百兽在狐狸面前的害怕,忽略了实际上是它在后面行走,导致百兽因为害怕老虎而表现出来的害怕狐狸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C。ABD在材料当中没有体现。

2.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最初在村庄周围种狼桃的一个目的在于利用其鲜红的颜色来恐吓狼群,使其远离村庄。16世纪,英国人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家贵族观赏。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看其是否有毒。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任何不适。于是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这表明【B】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考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本题中,画家以身试“柿”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的结果为其得到 “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认识提供了可能。这就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而ACD在本题当中体现的并不那么明显甚至没有体现。

3.列宁指出:“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而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这段话表明【D】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是没有资本输出

B.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没有商品输出

C.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资本主义同一时期不能同时存在

D.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考点说明】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

【答案解析】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一是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在别国谋求高额利润;二是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三是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四是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交织一起,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D。A项材料没有体现,在断资本主义时期,既有资本输出又有商品输出,两者没有矛盾冲突。因此BC项也是错的。

4.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国来说,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艰难的奋斗历程。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不同。下列选项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说法正确的是【B】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民主集中制

B.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社会主义民主由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决定

D.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没有历史联系

【考点说明】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只有把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当作目的,作为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来认识,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A项错误。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因此C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民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因此D项错误。

5.有人认为:“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固然是重要分子,然亦只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概括说起来,是因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产业还未发达,连资产阶级都很幼稚,工人阶级在客观上更是幼稚了。”这种观点实质上【D】

A.认为中国革命始终处于高潮

B.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C.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敌人

D.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考点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

【答案解析】陈独秀这种先由资产阶级取得民主革命成功,然后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实质是主张割裂两个革命的衔接,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所谓的“二次革命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AC两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材料中肯定了无产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也是动力之一。但“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因此,B项错误。

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的实质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考点说明】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

【答案解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是因为经济建设是基础,带有根本的性质,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改变了基本路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CD选项是两个基本点,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因此不可入选。B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

7.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这句话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D 】

A.绝对平等

B.按需分配

C.平等富裕

D.共同富裕

【考点说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或存在的根据,就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除了它允许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发展以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邓小平讲的“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必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wWW.KAo8.Cc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其实质和核心是【B 】

A.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

B.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C.国家完全占有生产资料

D.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考点说明】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解析】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A项是公有制的地位,C项绝对化,D项是主体体现。

9.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于【C】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考点说明】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它不仅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0.八国联军侵华后,侵略者曾扬言瓜分中国,然而最终未能如愿,帝国主义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究其根本原因是【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B.洋务运动后清政府武装力量的增强

C.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说明】西方列强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

【答案解析】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其未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要实现瓜分中国,会爆发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火拼的战争。但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是瓜分中国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而根本原因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战斗精神,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瓜分中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而不选A,BC与历史上未能实现瓜分没有直接联系。[page]

11.《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三大主义,并将其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D】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考点说明】三民主义学说的局限性。

【答案解析】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民权主义归根到底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主张,也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A项在民生思想中有所体现,三民主义恰恰表现了其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B和C项意思相反,不能入选。

12.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B】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激励功能

D.辩护功能

【考点说明】道德的功能。

【答案解析】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如果道德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B.ACD的选项都不是最突出的。

1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A】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考点说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A。

14.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D】

A.它有详细的条文条款

B.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

C.它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D.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考点说明】法律的一般含义。

【答案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一,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第二,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选项ABC并不是法律与其他规范的首要区别。

15.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6月15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奥通巴耶娃出席会议。2011年是【D 】

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5周年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05周年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知识点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的相关时政。

16.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审议通过了【C】

A.《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教育大发展大繁荣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知识点是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发表的决议。[page]

二、多项选择题:

17.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裂变及链式反应以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希拉德的推动下,上书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爱因斯坦的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核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BCD 】

A.真理与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与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由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D.追求真理也是为了创造价值

【考点说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答案解析】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差异和矛盾,说明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活动造成了困难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又不断地推动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本题中爱因斯坦的行为既体现了其追求真理,也在投入反核运动实现其人生价值,因此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CD,真理和价值也是一对矛盾,所以A不能入选。

18.操纵电脑的人要先学会一套和电脑交谈的文字,称为“计算机语言”。这些语言是用数字编码。当数字密码被输进电脑之后,就会被解码,然后由电脑去执行操纵者的指令,完成他所要求的工作。对计算机语言的理解,下列观点错误的有【ABD】

A.属于人类意识的客观内容

B.属于人类的主观形式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既非物质,又非意识

【考点说明】意识与语言的关系

【答案解析】语言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与交往当中出现的,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所以是物质的东西,AB项表达的是意识的本质。语言并非是意识的本质。D项本身即是错误表述。

1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B 】

A.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C.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D.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含义。

【答案解析】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A、B两项比较容易看出是正确选项。C项: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和最终确定性,将实践标准变成了主观标准;D项否定了实践标准的惟一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惟一性是从最终根源性意义上说的,逻辑证明是立足于实践证明基础之上的,是对实践证明的补充。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形成,在两次大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发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BC 】

A.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中投资

【考点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案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ABC。国家的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的投资不属于国家垄断,国家工作人员属于个人因素。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2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伟大旗帜。是因为【ABCD 】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点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案解析】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毛泽东的思想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ABCD。

22.马克思说:“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则是他们(农民)的天然同盟军和领导者”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毛泽东认为:农民是“中国工人的的前身”、“工业市场的主体”、“中国军队的来源”、“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上述论断表明【ABD 】

A.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B.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C.农民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D.工人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

【考点说明】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答案解析】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或中心问题。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不但要承受来自本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因而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C项表述错误,中国无产阶级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23.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ACD 】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考点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核心和内在要求。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B选项“市场经济机制”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因此,不可入选。

24.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曾经这样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该论断指出【ABD】

A.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B.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处于基础地位

D.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解析】这段论述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25.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和确立的过程。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第一次完整地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ABCD 】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考点说明】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案解析】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完整、科学的表述揭示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由四个基本方面而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6.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ABCD 】

A.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C.核心的内容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

【考点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决定了它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7.改革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场新的伟大革命”【ABD 】

A.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B.是对原有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C.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引起了人们社会生活、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D.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解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改革的特点来看,改革是对原有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对原有体制细节的修补,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是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引起了人们社会生活、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变化。C项表述不正确,改革并不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28. 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有【ABC 】

A.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B.统一平均分配土地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是,第一,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同时,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二,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在质量上抽肥补瘦,使乡村人民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第三,规定“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的出租的权利”。《大纲》是一部彻底的、比较完备的土地法大纲。它的公布,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9.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ABC 】

A.“毕其功于一役”

B. 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中国革命“两步走”。

【答案解析】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阶段的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就会犯"左"倾错误;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故选项ABC正确答案。

3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这句话论述了理想的作用,其含义包括【BCD】

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理想与信念的作用。

【答案解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即志在“止于至善”,论述人生理想及其作用。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故选B。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故选C、D。因此,BCD是正确答案。

31.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的任务是【ABCD 】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我国刑法的任务。

【答案解析】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首要的目的就在于保护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安全;其次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不受非法的侵害,保护公共财产安全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并且同时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行,促进与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因此题中的四个选项均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32.中共中央政治局 6月 28日下午就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研究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90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对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十分珍惜并发扬光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我们要【ABCD 】,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A.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历史经验

B.及时总结党的建设新鲜经验

C.深化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D.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1年6月28日下午就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研究进行的第三十次集体学习。

3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ABCD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C.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D.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有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page]

三、分析题:

34.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政冶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

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3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4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2的观点。(3分)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要点】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要面对现实,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脚踏实地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4分)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材料3的观点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形态的更替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而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及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3分)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3分)

35.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准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4分)

(2)请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并简述其原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3分)

(3)根据上述资料所述,分析中国革命发展必需经历的阶段。(3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及革命两步走的理论。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①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就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这些思想成为后来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②抗战时期,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理论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并第一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的概括: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该文还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动力、对象、任务、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进一步的提炼、概括,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完整的概括,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4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前途是发展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因为:①从领导阶级来看。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这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②从世界革命阵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在属于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③从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武器。④从革命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分)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着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新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相反,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而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革新。但是这两个革命又有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3分) [page]

36.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言论结社自由。至于保障人民自由问题,国民政府除已切实施行人身自由保障法以外,且已决定克服取消新闻检查制度,使人民有言论自由,并将制定公布政党结社法,使人民有结社的自由,务使各政党皆有共同轨辙和合法的地位,如此民主政治始能追踪英美,以树立五权宪法的典型。

——摘自《蒋介石在重庆庆祝抗战胜利典礼时演说》

材料 2:

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事,以期迅速结束训政,开始宪政,特制定本纲领以为宪政实施前施政之准绳,并邀集各党派人士暨社会贤达参加政府本于国家之需要人民之要求协力一心,共图贯彻,纲领如下:

(一)遵奉三民主义和建国之最高指导原则。

(二)全国力量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团结一致,建设统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国。

(三)确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曲之途径。

(四)用政治方法解决政治纠纷,以保持国家之和平发展。

——摘自《和平建国纲领》(1946 年1 月01Dl 日)

材料 3:

1946 年政协会议召开时,中国民主同盟等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的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并表示要走中间路线。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查民主同盟勾结共匪,参加叛乱,早为国人所注意,不得不采取适当处置,已将该“民主同盟”宣布为非法团体,今后各地治安机关对于该盟及其分子一切活动自应依据“妨碍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及“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严加取缔,以遏乱萌,而维治安。

——摘自《国民政府内部发言人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的声明》(1947 年10 月27 日)

请回答:

(1)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简析国民党为什么在材料中许诺给人民以民主,又在材料3中取缔民盟?(4分)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6分)

【考点说明】资产阶级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要点】

(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要发动内战、坚持独裁统治;而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国际上暂时不允许蒋介石发动内战,蒋介石发动内战也没有准备好,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的上述表示是假和平民主表演,实际上他是要坚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因此,当民主同盟与共产党等反对内战、独裁统治时,国民党就对其进行镇压。(4分)

(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中国的国情以及国际环境决定的。

首先,帝国主义国家不允许。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成果。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同它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它们建立和发展关这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2分)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主要指苏联不允许,苏联代表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是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证明社会主义在一国和多国同时胜利,扩大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1分)

再次,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允许。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自然不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

第四,人民大众不允许。人民大众受三重压迫最深,希望建立公有制的社会制度。另外在长期的红色政权经验中,已经体会到共产党的好处、公有制的好处。(1分)

最后,正如上述材料中所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不能完成带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国的任务。(1分)

37.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十七大报告

材料2: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撒下热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根据材料请回答:

(1)如何理解择业与创业?结合材料2谈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4分)

(2)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国家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有哪些?(6分)

【考点说明】大学生就业问题。

【答案要点】(l)①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做到: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做到: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第二,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第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4分)

(2) 就业形势是由如下因素引起的:

①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第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第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2分)

②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第三,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第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2分)

因此,除了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外,还应当具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和抱负。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在实践中成才的-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1分)

这虽然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话题,但是在今天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基层、农村和边疆的发展繁荣。面对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在基层、在农村、在边疆,那里最需要人才,最有利于大学生脱颖而出。(1分) [page]

38.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其中仅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而1980年9月发生的两伊战争,则整整打了8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更是牵动了整个世界。时至2003年3月,美、英又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迅速占领了伊拉克。2006年7月,黎以之间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至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从未间断过,军事政变、内战和恐怖暗杀等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可以说,在战后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区像中东那样经历如此长期和频繁的战争与冲突。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中东局势动荡不安的原因和解决中东问题的难题?(6分)

(3)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时代主流及其原因。(4分)

【考点说明】国际局势中的地区热点问题。

【答案要点】

(1)中东地区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联结处的战略地位,丰富的石油资源,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及外部势力的干涉,使其局势长期动荡不稳,究其原因,既有重要的外部背景,也有复杂的内部原因。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2分)

(2)中东地区的动荡和冲突不会在近期终结,国际社会争取和平的努力也不会终止,但要真正实现和平,还要跨越众多难题:领土和边界纠纷,耶路撒冷未来地位,巴勒斯坦难民,犹太人定居点,水资源分配等。(2分)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