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6考研政治重难点:“意识”从哪儿来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23:45  作者: 匿名 

为了帮助大家在暑期之前做好复习铺垫,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喻攀老师编写了“2016考研政治之马原·春季复习模块系列”,希望同学们通过简要、高效地复习,能够对考研政治马原科目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动物有没有意识?”这个看起来似乎无需多想的问题,在考研政治的学习中经常引起“子非鱼”的争议,我们要重新审视“意识”。事实上,关于意识的考点,历来都是考研政治的重点,但在理解上也同样是一个难点。下面,喻攀老师就为各位考生一一梳理意识的相关考点,厘清“意识从哪来?意识是什么?”的问题。

其一,意识从哪来?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此前的“2016考研政治之马原·春季复习模块系列”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习到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立场,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把握意识的起源问题上,同学们若能从这点上进行思考,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意识的起源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世界又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部分,这意味着意识的产生既与自然界相关,也与社会历史有关。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动物没有意识。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人脑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意识的产生必然是在人脑这一生理组织具备之后,正是也只是在这意义上上,我们才能正确理解“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然而,人脑作为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有人脑这一条件就能有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具备人脑这一条件却没有意识是存在的,狼孩就是最典型的例证。我们要准确理解到“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活中我们所言“实践出真知”即是此意。

概括地说,在意识起源问题上,我们要抓到两个要点:一是人脑,二是实践,前者为必要条件,后者为决定性条件。

其二,意识究竟是什么?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在这一表述中,我们要抓到两个方面:反映、反映的对象。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因而意识的对象即内容是客观的,反映本身与客观事物是不一样的,因为反映是以思维、思想的方式存在,是主观的。总结来说,意识既有客观内容(即客观对象、客观原型),也有主观形式。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始终把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就要认识到任何观念,不论对错,在客观世界中都有其原型即其所反映的对象。比如1998年真题中所考察的鬼神观念、2007年真题中所考察的龙的形象,这些观念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的原型并不是所谓的鬼神或龙,因为鬼神或龙并不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自然也就不是意识的反映对象。问题在于,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为什么意识观念中会出现,这就是主观形式的原因了,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客观世界,在此过程中人会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客观对象的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构,因此就会出现意识的“天马行空”。

当然,同学们也要把握一点,意识在形式上的主观性并不就是说意识是错的,对客观对象信息的重构或创造性把握,也有可能是对未来的正确预测和科学前瞻。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意识有对错,这种可错性的原因不在于客观内容,而恰恰在于主观形式。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