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1 ) 商品流通形式是:商品 (W) ——货币 (G) ——商品 (W) ;资本流通形式是:货币 (G) ——商品 (W) ——更多的货币 (G ′ ) 。前者的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后者的货币则是作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 2 ) 资本流通形式和商品流通形式在流动形式、 流通的目的和流通的内容上都不相同。
( 3 ) 在资本流通中, 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实现价值增殖, 从而转化为资本, 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 4 ) G — W — G ′公式, 概括了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通常把它叫做资本总公式。
( 5 )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它必须以流通为媒介。
( 6 ) 关键是货币所有者要在市场上买到一种特殊商品, 它的使用不但能创造出价值, 而且能够创造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 1 )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 是潜藏于人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 2 ) 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大规模地成为商品买卖,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现象。
( 3 )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有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 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 从而丧失生活资料来源, 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 4 ) 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 而是劳动力的使用权, 并且是定期出让劳动力的使用权。
( 5 )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作为基本生产要素进行买卖的过程, 就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过程。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1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和其他商品价值一样,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在于,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地说, 包括三个部分:第一, 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第二, 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第三,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用以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劳动力。
( 2 )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还在于, 它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即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种类、 数量和构成, 受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
( 3 )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在于, 它是价值的源泉, 而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 1 )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以取得剩余价值即盈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 2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3 )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已属于资本家, 工人是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 4 ) 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个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为基础的。价值增殖过程则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 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就是使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 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5 ) 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
( 6 ) 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但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占有状况, 则体现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剩余劳动凝结为剩余价值, 被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 直接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