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分析题终极预测
1.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为什么会出现环境问题?
(1)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实践是使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2)之所以会出现环境破坏问题,正是由于人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实践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了错误的实践活动。可以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合理的实践方式。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事正确的实践活动,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我们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促进人类世界的共同发展。
3.从矛盾分析法角度说明,如何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由危机向机会的转化(由XX向XX的转化),使事物得到发展。
4.我们应如何处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我们应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勇于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把握同一,正确分析并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适当的方式解决不同的矛盾和问题。
(2)在实践和认识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的认识能力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出现失误和问题是难免的。我们应坚持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将主观认识同特定历史阶段和特定条件的客观实践相结合,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点,促进实践的成功发展。
5.为什么说成功和失败之间从来不是一道鸿沟?我们应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1)真理和谬误、成功和失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中包括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错误中也隐含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我们应该以实践为基础,坚持真理、修正谬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将失败转化为成功,使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6.如何从马哲角度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人的本质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认识与实践的主体。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创新包括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会辩证思维,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依据及其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8.在实施互利共赢的战略中如何看待命运共同体意识?
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是在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确立互利共赢的思想基础。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互利共赢倡导各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
9.如何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做到:一是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二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三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四是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10.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2)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具体主要有:一是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四是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