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1陈先奎政治理论精讲30题(一)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39:33  作者: 匿名 
 第一题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思考角度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决定性环节(辨析题)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传播,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同时中国又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从客观上说,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早期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极大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并涌现了一批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这就为中国思想界的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

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比较、鉴别中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思想武器的。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陈独秀、李大钊则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有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文化土壤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此过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但不可夸大其地位与作用,因此不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决定性环节。

思考角度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请根据毛泽东这一论断,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答案要点」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后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的生动描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真正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认识、所接受,确实是十月革命以后的事情。

(2)因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威力,使之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并且使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苏联,传到了中国,一批曾经崇尚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这一活生生的事实中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生命力,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3)然而,十月革命毕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社会历史条件。即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因而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又有相互勾结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激烈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迫切需要一种崭新的理论作指导。具体地说:

第一,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而迅速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早期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和科学两面大旗,极大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并涌现了一批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这就为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

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比较、鉴别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做为救国的思想武器的。

思考角度三分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依据与客观依据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也是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形成切合本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

(2)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没有现成的答案,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本本”中的某些具体结论或某些外国的经验。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际共运中和中国共产党内一度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曾经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要分清创造式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革命的实践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历史经验。

思考角度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辨析题)

「答案要点」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1)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主义由欧洲形式转化为中国形式。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概括,使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成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使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和伟大代表。他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内最先并且最有成效地起来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在这些成功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树立了典范、积累了经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又不失时机地率先提出以苏联为借鉴,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从正反两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

思考角度五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表现和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突出的成熟标志。

(1)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历史条件主要有:第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得到确立;第二,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党从自身经验教训的学习中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丰富实践和延安时期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四,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第五,延安整风使全党从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2)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表现:一是以《矛盾论》、《实践论》为代表,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二是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三是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形成了完备的人民战争思想及其军事理论;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发展了统一战线的理论;五是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最后,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艺理论。

(3)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使全党在理论上、政治上进一步走向成熟,一方面,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全党上下的基本共识,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必然和必需;另一方面,1945年延安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后,中国革命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

思考角度六正确评价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

「答案要点」

(1)毛泽东社会主义探索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一,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将全面铺开,客观上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要求;第二,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基本完成,但是基本上照抄前苏联模式,斯大林逝世后,1956年苏共二十大比较集中地暴露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对中国的探索起了某些解放思想的作用;第三,新中国在12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自己发现了一些前苏联模式的弊端;第四,国际上西方对华封锁有所放松,中国的和平政策初见成效,为国内和平建设提供了保证。

(2)毛泽东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科学命题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积极成果,是这些积极成果的杰出代表。

(3)如同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那样,第二次结合也充满艰辛和曲折。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历史性课题,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如何规划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我们党一度在这两大问题上发生严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挫折。

(4)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不仅他的失误是探索中的失误,而且也是他多次率先提出并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

(5)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①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寻找独立自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探索中所形成的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和有价值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以及那些独到的、创造性的思考,都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增添了新财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起了指导作用。

③这一探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智慧启迪。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经验。

(6)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毛泽东从前苏联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中意识到前苏联模式存在弊端,因此,决心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此,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上说,没有摆脱前苏联的模式。

②探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正确思想观点及理论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如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阶级关系等问题所做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未能坚持。

③探索中存在的“左”倾错误逐步发展,主要是指1957年以后发生的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④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和国际因素的影响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思考角度七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主要成果、重要意义和主要经验(分析题)

「答案要点」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把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2)在1978年以来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主题,但是,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具有相同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取向;都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追求人类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具有完全相同的历史使命和最终目标。

(4)“两次飞跃”及其“三大理论成果”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以各自面对的实践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防止“左”又反对右,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贯彻“两次飞跃”及其“三大理论成果”中精髓的根本方法。因此,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不断思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够不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不断实践新的飞跃。

思考角度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分析题)

「答案要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源于、开始于毛泽东。

第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道路,通过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提供了理论基础,开拓了科学道路,树立了光辉典范,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毛泽东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科学命题,借鉴苏联的经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创造性地形成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论十大关系”等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误是在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参考的条件下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是难以避免的,而且同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历史借鉴。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于、成熟于邓小平。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对时代主题作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

第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新情况,提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三,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被提高到新水平;

第四,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道路等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体系。

思考角度九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飞跃的历史进程

「答案要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强调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生动体现。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一方面突出了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即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们在实践中探索、检验和发展真理;一方面又突出了理论的科学指导作用,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所以,我们要以实践为中心,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反对自由化倾向离开马克思主义,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人类认识发展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多次发展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逐步形成科学理论或科学假说。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同样一再经历了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对于中国是什么性质的民主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样都经历了多次反复,都经历了再认识过程,才达到比较科学的认识,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三大理论成果。

(4)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认识和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中,实践不断发展,认识也要不断更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只有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够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二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思考角度一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试根据这一论断分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原因

「答案要点」

(1)列宁的论断说明,革命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中国的领土被割裂,独立主权受剥夺,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人民生活极度悲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代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利益的,先后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它们是维护腐朽生产关系的反动势力,严重妨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们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

(2)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思考角度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辨析题)

「答案要点」

(1)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严格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的特质: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中国革命不再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而是要走一条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就根本而言,是由其对象和任务决定的。

即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这个革命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而是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封建主义的封建压迫;这个革命的措施,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这个革命的结果,将使工人阶级有可能聚集力量因而引导中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使资本主义获得适当的发展。

思考角度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要点」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性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思考角度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答案要点」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割裂革命两个阶级之间的联系,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必须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只有在中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完全错误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这种错误的实质是否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实际上取消了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一次革命论”主张“一省或数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企图超越民主革命阶段,一步跨进社会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和政策,从而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是完全错误的“左”倾冒险主义或盲动主义的观点。

思考角度五请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政策(分析题)

「答案要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因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相反,它允许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只是官僚资本主义,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第二,新民主义革命之所以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阶级基础,不但压迫工人、农民,而且压迫城市小资产阶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它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镇压革命,压迫民主自由,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没收官僚资本,消灭官僚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包含着两重性:一方面,官僚资本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买办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所以,没收官僚资本既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又创造和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奠定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和物质基础。

思考角度六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辨析题)

「答案要点」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2)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3)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反革命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提供了可能。

(4)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革命根据地。

(5)事实上,作为中国革命支柱的人民军队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

第三题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政权建设主张

思考角度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答案要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有无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中国民主革命客观上要求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走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革命道路去夺取全国政权。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主要有:

(1)指出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领导权问题不仅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发展前途。除无产阶级外,中国革命不能由其他阶级充当领导者,这已被以往革命经验多次证明。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国革命就不能胜利;革命有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关系到民主革命能否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

(3)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是通过本阶级的政党来实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只能通过由工人阶级中最有理想、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取得完全的胜利。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敌人而取得革命胜利。

(4)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但是必须克服“天然领导权”的错误思想,必须树立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思想。为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善于团结和率领广大同盟者向共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特别是要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同时照顾同盟者利益并给以政治教育;在和资产阶级的合作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同资产阶级分裂的情况下,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又要反对“左”倾关门主义,争取和团结一切同盟者。

毛泽东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理论贡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思考角度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家政权理论

「答案要点」

(1)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政权建设理论的基本点,是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最大特点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联合政权。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正式提出了上述主张。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设想,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实践,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毛泽东关于政权建设的理论有一个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第一,在土地革命的前中期,即从国民革命失败到中共瓦窑堡会议前,各革命根据地的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是这种性质的政权,它的内容与目标是反对封建阶级和国民党新军阀。

第二,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改变了对地主、富农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同时提出把工农民主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为了体现这一总的策略,在抗日战争中在党所领导的各根据地中实行了“三三制”政权,即在抗日民主政府的人员构成中,共产党人、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政权。

第三,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各派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提出了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的理论。

(2)演变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政权建设理论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演变,主要原因是根据社会主

要矛盾的变化,其次是党的政权建设,也像其他问题一样存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一,在土地革命的前中期,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专政主要对象之所以确定为反对国民党新军阀,是因为国民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而投靠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成为了人民的敌人。

第二,瓦窑堡会议改变了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主张。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三三制”政权,根本原因是“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5年的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为了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团结绝大多数人民共同抗日,所以提出了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并实行了“三三制”政权。

第三,在解放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他们主张建立独裁、内战“一党专政”的企图,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各民主党派要求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在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的条件下陷于破产。在中国革命已接近胜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起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也随之成熟了。

(3)正误的分析。

关于工农民主政权的正误:

第一,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革命的决心;这一新型政权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最初实践,是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复兴的标志;工农民主政权所代表的阶级性质也符合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第二,工农民主政权具有局限性。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到瓦窑堡会议前的政权建设中,党犯有“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这表现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上,因此这一时期的政权建设最大失误是没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

关于“三三制”政权:

第一,它坚持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对政权的领导。

第二,体现了工农联盟在政权中的地位和基础作用。

第三,它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团结了一切抗日的人们,其性质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

(4)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是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一切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和斗争,都没有解决摧毁旧政权和建立新政权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三大敌人,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彻底解决了这一革命的根本问题。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同时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保证下,中国要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稳步地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从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来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和主要经验。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①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这是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

②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就是对内镇压被推翻的反动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

③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进行专政;也只有对敌人实行了强有力的专政,人民的民主权利才有保证。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的一个创造,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一种类型;从人民民主专政对内对外的职能和总的历史使命来看,与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因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思考角度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要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适合中国国情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性质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就提出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中,“采取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为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了必要的过渡性步骤,决定直接由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人民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我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使各个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了公有制基础上的全国人民利益的完全一致性。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在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人民管理国家,行使主人翁权利,从政治制度上提供了保障。

总之,正如胡锦涛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50周年讲话中所指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在于当家作主的权利,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身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思考角度四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辨析题)

「答案要点」

(1)所谓三权分立是由政府、议会、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同时又相互均衡和相互制约。

(2)这种制度是在资本私有基础上由资产阶级内部分裂为不同的资本集团决定的。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全国人民利益的完全一致性,决定了我国完全可以由全国人大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

(4)三权分立使国家的力量相互冲突、相互抵消,行政权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我国人大制度是立法权居于首位,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办大事,如果政策正确,具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大的优越性。

思考角度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根本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辨析题)

「答案要点」

(1)所谓资产阶级两党制、多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选举中,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自由竞争,轮流执政。

(2)这种制度是在资本私有制的基础上,由资产阶级内部分裂为不同的资本集团决定的,要由不同政党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

(3)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全国人民利益的完全一致性,而且共产党始终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民主党派具有长期合作的历史和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纲领,决定了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4)我们的多党合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也不是在朝党和在野党的关系,而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与执政的政治合作关系;

第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思考角度六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辨析题)

「答案要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保证。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第四,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来制定宪法和法律,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从而使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实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思考角度七请分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并且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2)四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质、根本特征和根本方向,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而且写进了我国宪法,任何时候都要加以坚持。

(3)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体现了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四项基本原则。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只有在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把两个基本点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我们既要注意把两个基本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离开改革开放空谈四项基本原则的僵化思想,又要注意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第三题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党的建设

思考角度一分析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答案要点」

(1)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政党中,只有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把革命进行到底。

第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点。

第三,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既担负着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阶级使命,又肩负着争取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但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强调党的阶级基础,绝不意味着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也不是说我们党不能代表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五,“两个先锋队”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才能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也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

第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才能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党的阶级基础越牢固,群众基础才能越广泛,越有凝聚力,越能调动千千万万的民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最后,“两个先锋队”的提法,首先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思想。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同年12月,中央正式确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思考角度二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请分析民主革命时期这一伟大工程的确立依据和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伟大工程”的确立依据。

(1)“伟大工程”是由党的地位作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一个按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了实现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并领导革命到胜利,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伟大的工程”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在国际共运中,无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是在城市环境与工人群众中建设无产阶级政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农村、农民和战争环境中开展党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且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复杂的历史任务。

(2)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分析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途径。第一,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因为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为实现政治路线服务的;

第二,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中进行党的建设,因为在中国革命的特定环境里,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完成党的建设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建设是在武装斗争以及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

第三,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学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农村和农民环境中确保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四,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以整风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第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因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在对敌斗争中的战斗力,在群众运动中的凝聚力,都要由党在组织上的统一来加以巩固,党的组织的集中与民主的高度统一,是党的力量之所在;

第六,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思考角度三毛泽东在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一个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请分析以上“两个伟大工程”的异同

「答案要点」

(1)“两个伟大工程”的区别在于:第一,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第二,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推翻三大敌人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而且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

第三,“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领导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队;新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同时,“两个伟大工程”在本质上又是一脉相承的,即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思考角度四建国后毛泽东执政党的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毛泽东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

(1)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领导革命的党即将转变为全国执政党之际,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及时阐明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内容,及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为执政后党的建设问题指明了方向。

(2)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注重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无论是战争环境,还是解放后成为执政党的和平环境,始终要求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3)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作出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通过党的优良作风体现出来的;在执政条件下党的作风,更是关系到党的形象。为此特别要进行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反对贪污腐化的教育。

(4)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这是执政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保持优良作风的重要条件,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条件。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发挥民主党派和群众监督作用方面,作出了许多探索和努力。

(5)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内团结是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最基本问题之一。在执政环境下,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同样离不开党的团结;为了增强和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必须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原则。

(6)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比较多地认真考虑如何在新的斗争形势下,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

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对于当时的执政党建设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而且对于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为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思考角度五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请分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依据、客观依据、主要任务和重要意义,并且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答案要点」

(1)理论依据:一方面,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党要真正做到并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必须提高执政能力;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2)客观依据:第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第二,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第三,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要团结全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推进现代化进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四,80多年来,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从革命党发展成为执政党,从一个在计划经济和被封锁的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主要任务:加强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或主要内容是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4)主要措施: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5)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是:第一,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第二,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四,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第五,加强党的基础建设,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重要意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掌握政权以后,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只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的领导核心。

  思考角度六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终将影响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辨析题)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要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积极发展党员,不断加强党的阶级基础。

(2)但是,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我们党是既讲成分又不唯成分。一个人是否可以入党,关键不在于来自哪个阶级和阶层,关键在于是否接受党的理想和纲领,是否符合党员的条件和标准,关键在于个人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是否能够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私营企业主入党,不能把非无产阶级思想带入党内,更不是站在私营企业主的立场上讲话,而是要在思想上入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为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第五题 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文化建设

思考角度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者有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答案要点」

(1)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中,都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特征,强调文化的中华民族主体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和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民主性,二者确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2)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其中有社会主义的文化因素,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在整体上不是社会主义的,而属于民主主义的文化范畴,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的反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又具有新的时代特色。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的反映。

思考角度二怎样理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要点」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先进文化是一个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支柱和核心凝聚力。

(2)先进文化与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相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做到:

第一,坚持先进世界观的指导作用,先进世界观是先进文化的根本,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

第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第五,大力支持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消极腐朽文化,引导和改造落后文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思考角度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

「答案要点」

(1)依据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观点,我国现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成绩又有缺点,但成绩是主要的,主流是好的;既有在新时期形成的独立、自主、竞争、开拓的改革创新精神,又受到拜金主义的影响,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主流。

(2)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实现思想道德规范的转型和变革;

第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巩固、健全和完善;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有冲突也有促进。矛盾的一面来自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促进的一面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两个效益”的统一,强调“义利统一”,不但是对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变革和推进,更重要的是为传统社会主义道德增加了自由、自主、求实、竞争、创新的新内容。假冒伪劣猖獗不但与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相背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原则也是根本不相容的。

思考角度四用意识形态阶级性的原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思想自由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

「答案要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一,一个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必然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

第二,各种意识形态虽然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虽然鼓吹思想自由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但是从来就没有真正实行过,早期用来反封建,后来用来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第三,一个阶级要争取、实现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必然先做意识形态的工作,首先在意识形态上反映出来;

第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的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也是先从意识形态开始的;

第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但是公有制是主体,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这种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必然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上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占指导地位;

第六,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支柱和核心凝聚力。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必然思想混乱而归于失败。

思考角度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然要求思想自由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

「答案要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个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各种意识形态虽然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成为人们的指导思想。

(2)资产阶级虽然鼓吹思想自由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但是从来就没有实行过。早期用来反封建的,后来又用来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但公有制是主体,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这种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必然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思想上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占指导地位。

(4)上述论调离开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把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共同发展等同于思想自由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