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练习题及答案(5)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0:17
作者: 匿名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开始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引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材料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二是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不足;三是水、石油等重要资源短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然突出;五是人口压力大,就业矛盾尖锐,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拉大;六是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相当混乱,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现象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还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等。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解决。
引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材料3
“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十五”计划,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要全面估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充分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重大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材料4
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抓紧解决好粮食、水、石油等战略资源问题,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引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材料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观点。他说,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贫穷、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江泽民同志总结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分析了当今世界的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绝不能因循守旧,丧失发展机遇,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前,强调重视发展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钟延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扼要地说明“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3、4,概括说明制订“十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3)根据材料5说明,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为主题?
(4)阅读上述材料,说明如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当今世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瞄准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紧密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要求,奋起直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技术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好引导、支持、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在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
材料2
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据统计,美国80%的资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5%的资金投入一般产业。日本、西欧各工业化国家也大致如此。
李海舰:《为什么说结构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材料3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材料4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引自《十五计划纲要》
请回答:
(1)据材料1.3说明,科技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材料1.2说明,科技是国民经济动力的依据。
(3)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3.[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5页知识点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要点](1)“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概括地来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一个大台阶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第二步骤,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三个“重大变化”是:①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③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第一,在生产力方面,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第二,在经济体制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第三,人口压力大,就业压力增大。
(2)“十五”计划的指导方针是: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第一,把发展作为主题,是解决我国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发展中大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加大。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经济。特别是“十五”期间,正处于新成长的劳动力的就业的高峰期。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增加就业岗位,使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第二,把发展作为主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决定的。进入新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十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关系到能否实现党提出的这一目标。第三,把发展作为主题,也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迎接国际竞争新挑战的要求。世纪之交,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力求在新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决不能丧失发展机遇,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4)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下列两点:第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第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5页知识点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第205页知识点三、2.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依据主要有下列方面。
①科技进步已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正在兴起一场科技革命,科学研究与创新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经济增长因素中生产要素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在下降,而科技创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则在持续上升。
②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的主要手段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在于技术结构升级,亦即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③科技进步是决定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根源所在。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可以说,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正成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主流。
④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材料1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开始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引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材料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二是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不足;三是水、石油等重要资源短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然突出;五是人口压力大,就业矛盾尖锐,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拉大;六是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相当混乱,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现象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还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等。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解决。
引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材料3
“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十五”计划,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要全面估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充分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重大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材料4
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抓紧解决好粮食、水、石油等战略资源问题,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引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材料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观点。他说,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贫穷、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江泽民同志总结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分析了当今世界的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绝不能因循守旧,丧失发展机遇,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前,强调重视发展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钟延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扼要地说明“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3、4,概括说明制订“十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3)根据材料5说明,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为主题?
(4)阅读上述材料,说明如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当今世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瞄准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紧密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要求,奋起直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技术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好引导、支持、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在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
材料2
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据统计,美国80%的资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5%的资金投入一般产业。日本、西欧各工业化国家也大致如此。
李海舰:《为什么说结构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材料3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材料4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引自《十五计划纲要》
请回答:
(1)据材料1.3说明,科技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材料1.2说明,科技是国民经济动力的依据。
(3)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3.[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5页知识点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要点](1)“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概括地来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一个大台阶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第二步骤,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三个“重大变化”是:①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③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第一,在生产力方面,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第二,在经济体制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第三,人口压力大,就业压力增大。
(2)“十五”计划的指导方针是: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第一,把发展作为主题,是解决我国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发展中大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加大。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经济。特别是“十五”期间,正处于新成长的劳动力的就业的高峰期。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增加就业岗位,使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第二,把发展作为主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决定的。进入新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十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关系到能否实现党提出的这一目标。第三,把发展作为主题,也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迎接国际竞争新挑战的要求。世纪之交,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力求在新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决不能丧失发展机遇,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4)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下列两点:第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第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5页知识点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第205页知识点三、2.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依据主要有下列方面。
①科技进步已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正在兴起一场科技革命,科学研究与创新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经济增长因素中生产要素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在下降,而科技创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则在持续上升。
②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的主要手段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在于技术结构升级,亦即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③科技进步是决定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根源所在。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可以说,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正成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主流。
④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