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2考研政治: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练习题及答案(2)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0:18  作者: 匿名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B.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具备的有利条件如下:
A.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和良好外部环境
B.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体制保证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构建完成
D.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

4.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
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D.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5.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们必须
A.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C.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D.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A.统筹规划
B.因地制宜
C.发挥优势
D.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7.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B.农业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国家基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C.农村的发展为工业和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D.农业所创造的财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8.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
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9.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
A.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B.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C.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D.有利于企业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10.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
A.保持高速度增 
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C.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参考答案:
 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步走”战略的特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8页知识点二、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解析]这一战略根据我国国情,纠正了以往急于求成的错误,目标和步骤几经修改,经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用一百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已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这一战略突出了人民利益,战略步骤的每一步,都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战略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是多元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目标突出富强、民主、文明,每一步都有多元化的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
2.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8页知识点二、2.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解析]题中A、B、C、D四个选项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的内容。
3.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8页知识点二、2.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解析]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而又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任务是极其困难。但我国也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首先,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其次,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体制保证;再次,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故选择ABD.
4.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1页知识点二、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解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我国产业结构化和升级的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故选择ACD.
5.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措施。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1页知识点二、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具有全局性的任务。选项A、B、C、D都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措施,都是正确答案。
6.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的识记。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2页知识点二、2.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解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故选择ABCD.
7.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3页知识点二、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解析]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邓小平也多次论述农业问题。这一知识点可以任何题型来考核。解答此题要注意我国的国情和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从国情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只有立足于本国的农业发展,才能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农业与其他产业间关系看,农业是基础,如果农业落后,必然要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实际上,我国现阶段占的比重最大的是工业,因此D项排除。
8.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关于农村改革“两个飞跃”的内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3页知识点二、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解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人民公社“吃大锅饭”、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但只靠一家一户的手工式劳动远不能满足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须引导农民走集约化、科学化的道路,于是逐步出现了集体经营和乡镇企业。此时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关于“两个飞跃”的问题:一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因此正确选项为B、D.部分考生出错可能一是考生对这段历史不清楚,因而在逻辑上无法贯通;二是题干中有意隐去了“两个”这一提示语,使C项的干扰性突出出来,从而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9.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4页知识点二、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解析]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D项包括在A项“企业经营机制”之中,没有必要单列,因此也不选。
10.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4页知识点二、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首先从经济效益概念的含义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分析怎样做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实现必须通过市场,因而产品又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如果产品不符合需要,产品就不能在市场上实现,这时,生产过程中花费的劳动都将成为无效劳动,同时又造成物质投入的浪费,这当然就无经济效益可谈。因此,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上述分析,就不难从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部分考生可能会漏选正确项C,也有考生可能会选择干扰项A.这说明他们对经济的含义并不清楚,增长速度的高低,生产规模的大小,与是否能提高经济效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不能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