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5年考研政治章节练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多选题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2:47  作者: 匿名 

1生产力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手段

【答案】ABCD

【解析】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主要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实体性基本要素构成。而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故正确答案是A、B、C、D。

2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它发展了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B在现代,科技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现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它从本质上体现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在结构的根本变化

【答案】ABCD

【解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发展了这一观点,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在现代,科技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生产中,科学技术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它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过程,转化为生产力三要素的过程。这种转化会引起劳动者素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劳动者掌握现代科技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对象的新发现和新创造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新生产工具、新生产工艺的采用,都是科学技术的物化。科技应用于生产组织管理则能够大幅度提高效率。(2)现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本质上体现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在结构的根本变化。现代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生产,技术、科学这三个环节的关系和作用顺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近代,生产、技术、科学的关系是以生产为起点的,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已经一体化,形成了以科学为起点的科学——技术——生产双向运动过程,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的生长点、突破口和决定因素。以至于可以把科技看做直接生产力。故正确答案是A、B、C、D。

3对经济活动追求消费者和生产者“双赢”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D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A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而题干材料中给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就是一对矛盾,但是由于“双赢”表明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再者,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是体现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生产和消费则又是一对矛盾,而两者之间同样存在着矛盾的同一性关系。因此,从矛盾同一性角度看,选项A、B是正确的;再从生产关系的本质看,选项C、D是正确的。故正确答案是A、B、C、D。

4马克思说:“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关系是第一位的

B生产关系形成于生产过程中

C先产生生产关系,后产生生产力

D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BD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中,生产力是第一位的,所以A,C两项是错误的。马克思所说的“只有在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并不是说生产关系优先于生产力,而是强调生产关系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是B、D。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意义表现在()

A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B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C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自己先进性质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D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依据

【答案】ABC

【解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意义包括:(1)这一原理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这一规律是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钥匙,对一切重大的社会现象的认识都可以从这一规律中追根溯源,从而得到科学的理解。(2)这一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启示人们看到生产的社会化、经济全球化与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历史联系,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3)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自己先进性质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基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目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实践,在人民中作用的好坏及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和起多大作用。故A、B、C选项正确,选项D属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意义。

6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A法院

B《红楼梦》

C化工厂

D生产资料所有制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C属于生产力范畴,D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7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A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本题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夸大了社会意识的能动性,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8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正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说明()

A社会发展过程没有决定性

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形态,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

C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处于历史转折点时,社会发展往往显示多种可能的途径

D虽然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但是社会发展不是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主体选择就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所以A、B错误,正确答案是C、D。

9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的是()

A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

B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

C要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

D要社会革命和改革等的方式

【答案】CD

【解析】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1)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要采取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等多种方式。(3)正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这些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中,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使社会得到全面进步。A、B选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故正确答案是C、D。

10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B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D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答案】AB

【解析】各个阶级间根源于经济利益对立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必然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发现阶级斗争并不是马克思的新贡献,在他之前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提出。C、D项在马克思之前就有思想家提出过。马克思的新贡献在于他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的社会根源及其历史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