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6年考研政治应试精华试题及解析(7)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4:06  作者: 匿名 
 一、选择题Ⅰ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和运动的观点

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普遍和特殊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是否承认矛盾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

3.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思想是()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B.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4.规律的特点是()

A.重复性和客观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必然性和偶然性

5.假象是()

A.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对事物的错误反映

B.以否定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C.以正面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D.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虚幻的反映

6"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A.机械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外因论的观点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8.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9.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10.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二、选择题Ⅱ

11.下列事物和现象属于系统的是()

A.一部汽车

B.生命有机体

C.城市交通

D.人类社会

12.主观辩证法是指()

A.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B.辩证的思维

C.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

D.唯心主义辩证法

13.增强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有()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4.系统的主要特征有()

A.整体性

B.结构性

C.层次性

D.封闭性

三、分析题

15.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

16.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17.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8.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

19.试述如下论断包含的辩证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20.下面是在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问题上的材料: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词语"。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转引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材料3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

--摘自《小逻辑》

请回答: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

(1)材料1的哲学观点和错误。

(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

(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

21.下面是老子哲学的一些材料:

材料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因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其上不,其下不昧","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不见其首,不见其后"。(第二十一章,第十四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似万物之宗"。(第四十章,第四章)

材料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材料3老子提出了阴阳、有无、大小、前后、强弱、静躁、正反、生死、存亡、兴废、美丑、善恶、攻守、治乱、古今、难易、长短、智愚、刚柔、胜败、利害、吉凶、贵贱、祸福、荣辱等一系列的矛盾概念。他说:"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四十章,第二章,第五十八章)

材料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

材料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二十二章,第三十六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老子哲学的本体论性质及其辩证法思想。

(2)依据材料2,说明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什么。

(3)依据材料3,说明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什么。

(4)依据材料4,说明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什么。

(5)依据材料5,说明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什么。

22.运用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关系的原理,试述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一致。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

1.【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矛盾和运动、绝对和相对、普遍和特殊都只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

【拓展】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就是其本质。

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解析】矛盾学说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是要掌握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本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其他分歧都源于这一点。

【拓展】所以,要分析两事物(包括概念)之间的关系,只要领会了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就游刃有余了。

3.【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对于唯物辩证法过程论思想的应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恩格斯明确总结出的,也是哲学教科书上明文规定的。A是相对主义的诡辩;B是将运动绝对化的相对主义。

【拓展】由该题可受启发:对于最一般、最基础性的知识,考生一定要牢牢掌握、深刻体会,这样才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4.【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本质。

【解析】规律是事物内部客观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支配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是反复起作用的。

【拓展】本题看似只考规律的特点,事实上是考规律的本质,懂得了规律的本质,自然知晓其特点。

5.【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假象的本质。

【解析】假象是歪曲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现象,所以是客观的,A错;不过假象是从否定方面来表现事物的本质,C错;假象不是虚幻的,而是真实(只不过是歪曲)的现象,所以D错。

【拓展】假象问题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问题,考生在把握假象概念的时候,要注意区分歪曲与虚幻、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

6.【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条件范畴。

【解析】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受制于其外部诸因素即条件及其内部根据,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这里的条件其实是相对于根据而言的。

7.【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本质。

【解析】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客观的稳固联系,不是思维获得的反映,也不是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8.【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解析】偶然与必然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是偶然的(基础和支配);偶然是必然的(体现和补充),这是明显带有"既…又…"痕迹的辩证公式的体现。

9.【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法的扬弃概念。

【解析】辩证法的扬弃就是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彻底抛弃旧事物,是事物发展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

【拓展】对辩证法概念要始终注意从对立统一"既……又……"的角度理解。

10.【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

【解析】这位科学家的说法旨在说明事物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而普遍联系。

【拓展】蝴蝶效应是一个有趣又深刻的问题,考生若能够对其理论提出的背景有所了解的话就更容易掌握了。有人会认为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的一个例子,这是对它的误解,它的原本的核心意思大概是说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形成大风暴。

二、选择题Ⅱ

11.【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现实事物系统的确认。

【解析】B、D两项比较明显;A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互相配合才能构成一辆能够开动的汽车;C项:城市交通有主路与辅路、铁轨与公路等分别,它们是组成部分各司其职、主次有别的系统。

【拓展】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2.【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辩证法的理解。

【解析】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指辩证的思维。D项:在唯心主义辩证法(比如黑格尔的)中可以包含着客观辩证法思想。

13.【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创新的哲学依据。

【解析】A、C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改变了,要求认识、意识也相应地改变;B项:创新本身的哲学含义就是一种对事物的扬弃;D项:矛盾是复杂、特殊的,这就要求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根据矛盾的特殊性进行不断创新。

14.【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系统的主要特征。

【解析】A项: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B项: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区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D项:系统具有开放性,而不是封闭性。

【拓展】A、B、C三项比较容易选中,对于D项,系统若是封闭的话,必然走向死亡,不能够存在,应该将系统与联系的观点放在一起。

 三、分析题

15.【答案要点】

(1)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2分〕现实性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孤立的、凝固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理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现象的综合。〔1分〕现实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它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的"现实"的原因,现实性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2分〕

(2)现实性和必然性相联系。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它内部的深刻必然性决定的。一个事物尚未出现时还不是现实的。但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现实。反之,一个事物当今还是现实的,但只要它丧失了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不现实。〔2分〕由于必然性总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因此在必然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都要受到偶然性的影响,也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干扰。〔1分〕同时,现实的某些具体特点、细节、又受偶然性的影响。〔1分〕

16.【答案要点】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发展观其对立和分歧是多方面的。〔1分〕从总体对立来看,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2分〕因此,否认联系和发展是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承认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1分〕但是形而上学也不完全否认联系和发展,比如庸俗进化论,它也承认事物的发展,不过,它只承认事物量变而否认质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不能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后区别开来。〔2分〕

(2)不仅承认联系和发展,同时还必须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的观点,才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3分〕

17.【答案要点】

(1)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它生动具体、多变易逝、表面外露;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相对稳定、深藏在事物内部。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也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3分〕

(2)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各种现象的总和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2分〕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也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3分〕认为它们无本质可言,就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联系。〔1分〕

18.【答案要点】

(1)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技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2分〕这突出表现在:改变以往全国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以往单一的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2分〕

(2)但这一整个过程是在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做出的改革和调整。〔1分〕原有经济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对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过积极推动作用,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关系日益复杂,这种体制的弊端已显露出来。〔2分〕所以,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扬弃",既保留发扬其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又抛弃、克服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面,绝不是简单完全否定和抛弃原有的经济体制。〔2分〕

19.【答案要点】

(1)这段话突出地讲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样一种辩证法思想。〔1分〕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1分〕所谓事物的相互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整个世界就是由无数事物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的画面。〔1分〕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按照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认识、改造事物,但不能任意增加或取消事物之间的联系。〔1分〕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而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联系是运动中的联系,运动是联系中的运动,客观世界不仅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而且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与发展之中。〔1分〕

(3)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告诉人们在工作实践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和处理各种问题。要坚持全面性和客观性,反对片面性和主观性。〔1分〕其次,该原理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树立整体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的,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不再具有原来的性质。〔1分〕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一方面要顾大体,识大局,要有整体观念,懂得在一定条件下,部分要服从整体;〔1分〕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注意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1分〕

20.【答案要点】

(1)材料1属于机械决定论观点。〔1分〕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1分〕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的。〔1分〕

(2)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1分〕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1分〕生物进化决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1分〕

(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贡献。〔2分〕但黑格尔将偶然性和必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1分〕

21【答案要点】

(1)材料1说明,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1分〕而道虽然是"有物混成",但它无声、无形、无象、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无上下前后明暗之分,不能为人们所感知,是一种原始的观念物。因此,道也就是"无"。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分〕老子认为,道"周行而不殆",它是运动、变化的,这是其中包含的辩证思想。〔1分〕

(2)材料2表明,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道派生的统一整体。〔1分〕道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互相激荡而派生出物。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效法自己的自然而然,整个世界统一于道,是根源于道的统一整体。材料2说明了老子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辩证的整体观。〔1分〕

(3)材料3说明了老子哲学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关于对立面的相反相成的思想,即对立面相互依存和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1分〕

(4)材料4说明了老子哲学的量变质变思想。〔1分〕

(5)材料5说明了老子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1分〕即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变直;低洼反而能盈满;敝旧反而能有新生;少取反而能多得;多了反而受迷惑;如想要包围他,必先姑且放纵他;要想削弱他,必先姑且使他强大;要想消灭他,必先姑且使他兴起来;要想夺取它,必先姑且让他有所得;等等。这包含有曲折前进的辩证法思想。〔1分〕

22.【答案要点】

(1)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由矛盾运动所引起的变化、运动和发展过程;〔1分〕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就是对自然界中到处感到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1分〕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前者决定了后者的内容。主观辩证法是以概念、判断、推理和理论体系诸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的辩证法,而概念、判断、推理等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现象、关系、过程的一种抽象,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1分〕

(2)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与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一致密切相关。〔1分〕它们一致的基础是客观辩证法,〔1分〕这种一致是通过社会实践而实现的。〔1分〕辩证法与认识论一致是因为辩证法的规律贯穿于认识全过程,辩证法所揭示的规律,同样也是认识发展的规律;反过来,辩证法的正确性和生命力,也必须由人类认识史来检验。〔1分〕辩证法与方法论是一致的。这一方面是说,思维方法不能凭空产生,在本质上,它是辩证法所揭示的规律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内化;〔1分〕另一方面,辩证法若不能成为把握现实的认识方法它就没有产生的可能,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1分〕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