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6年考研《政治》考前点题(毛中特)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5:09  作者: 匿名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是人,就是指( )

A.人是发展的目的 B.经济增长是目的

C.社会事业建设是目的 D.发展本身是目的

2.各个历史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被誉为第二次革命。关于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

A.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完善社会管理

C.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D.优先发展教育

5.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指(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建设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

7.处理好社会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关系,是政府决策中必须加以抉择的一个重大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观点强调了( )

A.公平是获得持久效率的必要条件

B.不断增长的效率才能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才能使要素活力不断增强

D.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别过分悬殊

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9.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开门见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那么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的是(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0.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有人提出要消灭商品生产、消灭货币。对此,毛泽东结合中国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继承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是( )

A.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B.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C.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 D.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11.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是( )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

C.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D.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12.2011年9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

C.生产精神文化产品 D.体制机制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欧华联合时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人民从上百年的屈辱、牺牲、奋斗的历史中找到和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光明大道。”这条光明大道之所以完全正确,原因在于( )

A.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B.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C.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D.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说:“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据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B.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

C.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

D.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3.1953年,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C.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D.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都采取四马分肥的利润分配方式

4.2011年3月,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它强调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除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坚持( )

A.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B.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C.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D.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

A.实现了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 B.实现了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

C.实现了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 )

A.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B.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C.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

D.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7.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因此,我们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有( )

A.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B.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C.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D.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包括(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9.邓小平曾经提出,在改革中不管遇到哪种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10.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存在着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 )

A.按劳分配 B.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D.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1.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在于( )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1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应该

( )

A.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B.振兴装备制造业

C.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D.发展现代服务业

13.我国现阶段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在( )

A.农村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B.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C.农民地位仍然低下,最需要提高 D.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14.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5.毛泽东说:“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洋八股必须废止”;“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建设“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 )

A.与中国具体环境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B.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复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D.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示出来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应采取何种态度,毛泽东这样分析:“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以下选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A.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需保护民族工商业

B.中国落后的生产力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

17.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指( )

A.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B.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主要地是为资本家取得一定的利润而存在

D.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 B.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19.党的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

A.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B.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C.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D.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2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经过60多年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很大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应( )

A.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B.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

C.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D.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2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要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 )

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在企业竞争层面的“胜者全得”现象,越来越凸现于国家竞争的层面上。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唯有坚持自主创新。”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2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将在“九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两番。所以,无论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增强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还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4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摘自******《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5分)

(2)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5分)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材料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提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发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材料3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的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支持;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移,扶持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

请回答:

(1)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党的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5分)

(2)为实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我们应该采取哪些举措?(5分)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9.97亿。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岗位缺口每年将在1300万以上。此外,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900万人,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

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总量供大于求,而且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是有事没人干;一边是有事不会做,一边是有事不愿做。比如,不少大学毕业生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也不愿到有“用武之地”的广大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一方面很多岗位“虚席以待”,另一方面很多劳动者“求职无门”。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使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各种不合理的“土政策”、潜在的就业歧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抬高了就业门槛,限制了劳动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材料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2011年3月1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请回答:

(1)造成当前我国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4分)

(2)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D

2.【答案】ABCD

3.【答案】ABC

4.【答案】ABCD

5.【答案】ABC

6.【答案】ABD

7.【答案】ABCD

8.【答案】ABC

9.【答案】AD

10.【答案】BCD

11.【答案】ABCD

12.【答案】ABCD

13.【答案】ABD

14.【答案】CD

15.【答案】ABD

16.【答案】ABCD

17.【答案】ABD

18.【答案】AC

19.【答案】BCD

20.【答案】ABCD

21.【答案】ABCD

三、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②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2)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如下:

第一,坚持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参考答案】

(1)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包括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思想。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而做出的重大决策。进入新世纪,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2)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要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3.【参考答案】

(1)造成当前我国就业难的原因有:

第一,岗位缺口大。就业岗位远远低于就业劳动力。

第二,供需有错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

第三,服务不完善。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

第四,政策不健全。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

(2)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业不仅使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规范企业行为,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要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五,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要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展职业培训。对大学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对企业在岗职工包括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面向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所需的核心技能。国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