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及答案(3)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
A.实践 B.认识 C.价值 D.感觉
2.毛泽东曾经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生于南美洲茂密森林中的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人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家贵族观赏。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看其是否有毒。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任何不适。于是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恩格斯指出“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6.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7.列宁指出“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表明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选择论 B.反映论 C.建构论 D.创造论
8.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孟子认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 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上述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9.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一观点
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10.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
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12.实用主义奠基人詹姆士认为“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4.列宁指出:“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说明
A.人们无法认识世界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是对特定事物在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D.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15.“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一观点
A.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肯定了真理的辩证性 C.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 D.否定了真理的相对性
16.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与谬误在性质上并无根本对立 D.真理与谬误可以随时转化
17.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9.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
A.主张知易行难 B.主张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 C.主张因知进行 D.主张行先知后
20.“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表明
A.想像是获得认识的基础 B.想像对主体认识活动有诱导作用
C.想像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D.想象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2.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
A.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 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3.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4.柏拉图认为:“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这一观点
A.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来源 B.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C.是一种唯心主义 D.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
5.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这个故事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
C.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7.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8.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的观点
A.是唯理论的观点 B.是经验论的观点 C.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D.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10.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说明
A.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B.认识也需要想象
C.想象能够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D.想像有助于科学的发现
11.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他没有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12.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13.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
A.强调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B.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否定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D.强调了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1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
A.具体性 B.全面性 C.过程性 D.客观性
15.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6.法国作家雨果在其著名的《悲惨世界》一书中写道:“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这表明
A.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谬误 B.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
C.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谬误的出现 D.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17.泰戈尔说:“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这说明
A.正确的认识也会导致失败的实践 B.正确的认识必然获得成功的实践
C.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重要条件 D.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也能变为成功
18.列宁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
A.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 D.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
19.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里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20.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2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内在尺度”即真理尺度 B.“内在尺度”即价值尺度
C.“内在尺度”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D.人的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选择题Ⅰ
1.A 2.A 3. B 4.D 5.B 6. B 7.B 8.C 9.D 10.C
11.B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C 19.B 20.B
二、选择题Ⅱ
1.ABCD 2.BCD 3.ABCD 4.CD 5.ACD
6.AD 7.ABCD 8.ABD 9.BCD 10.BCD
11.ABCD 12.BC 13.AD 14.ABCD 15.ACD
16.ACD 17.ACD 18.ABD 19.ABCD 20.ACD 21.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