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备考:马原唯物论习题练习(1)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望梅止渴”说的是()
A. 意识具有反映世界的能动性
B.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C.意识具有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能动性
D.违背了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这说明()
A.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
C.运动仅仅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D.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是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下列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世界是由物质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B.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C.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D.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性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认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这种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的。人在行动以前,总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并依据这种目的建构准备实行的计划。实践就是在这种目的和计划指导下的行动。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上述意识的能动性原理说意识具有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能动性,“望梅止渴”是意识对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故根据题意正确答案是选项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因此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运动和变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变化则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性质、数量、结构、形态上的改变。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都既包括事物量的变化,也包括质的变化;既可以是上升、前进的运动,又可以是下降、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的运动。而这都有最大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在阐述物质的根本属性时,往往使用运动这一概念;而在表达事物的具体运动过程、状态时,常常使用变化这一概念。
运动也并非物体位置的变化这一种形式,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惟一形式,是机械论的错误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内容和基础,并非运动的形式,因此选项B和选项C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D。
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来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来源是水、火、气等。中国古代则有“五行说”,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常见的实物来说明世界上万物的起源和构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常常还具有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一切皆变、有生有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选项A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观点。选项B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观点。选项C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荀子的观点,意思是自然界不因为人的好恶而改变自己的运行规律。选项D则是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BCD。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2.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在于()
A. 直接现实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体性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表现在()
A.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 B.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D. 实践是一种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2.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因为()
A. 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是客观实在
B. 实践的结果是客观实在
C. 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D. 实践存在于意识之外不受意识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实践的基本形式
社会实践有三个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上述各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其中,生产实践是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以上选项中只有“农民插秧种稻”为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实践,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实践的特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有: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本身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本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实践活动的特征,但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只能是实践活动最为重要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性也可以是意识活动的特征。故正确答案是选项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并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故选项A正确。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故选项B正确。实践又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人类通过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故选项C正确。实践是一种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故选项D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2.【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实践的特征
“直接现实性”是列宁在批判黑格尔的实践观时提出的概念。列宁明确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按照列宁的观点,实践的普遍性品格是指实践必须以规律性的认识为指导,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品格是指实践是一种能够使外部对象发生变化的现实活动。正是因为实践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选项D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一种能动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