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6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听觉四大现象

专业课  时间: 2019-03-09 12:19:15  作者: 匿名 

(1)、音调

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1000~4000Hz,音乐的音调一般在50~5000Hz,言语的音调一般在300~5000Hz之间。

人耳能觉察到的频率变化范围是0.3%,也就是人耳能分辨出1000~1003Hz两种音调的差别,即音调的差别阈限。

1000Hz以上的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几乎是线性的,以下不是线性,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音调不仅决定于频率的高低,还受声音的持续时间、强度和复合声音的影响。

(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理论

频率理论:罗·费尔提出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但有局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1000Hz以上的快速运动,与人耳能接受超过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符。

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的理论,主要根据是基底膜的横纤维具有不同长短,因而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声音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也叫位置理论。

行波理论: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学说,提出行波理论。声音传入内耳,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到达基底膜某一部位时达到最大值然后消失。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的位置也不同,频率越低,越接近蜗顶;频率越高,最大振幅越接近蜗底,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认为,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相对应的。声音频率高时,神经纤维按照齐射原则发生作用,来反应5000Hz以下频率较高的声音。

(3)、音响

对人来说,音响的下阈为0dB,上阈为130dB,物理强度为下阈时物理强度的100万倍。

声压超过情感阈限会使人产生痛觉。

(4)、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叫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掩蔽音的强度、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间隔时间等。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也增加。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