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综逻辑中的真假问题暗藏玄机
在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测试的逻辑推理部分,命题人常考的一个思维陷井,就是“真假问题”。在不同的题型里,这个真假的含义有所不同。有时,即使在同一道题里,这个真假具含义也会有所不同。总之,这个真假问题,也确实在测试中暗含玄机,值得我们专项探讨一番。下面跨考王晓东老师给大家细细分析。
首先,逻辑推理的题干一般来说是假设为真的。什么是假设为真呢?即假定题干所给的条件是符合规律的,其真实性是不容质疑的,而不管其表达是否与事实一致。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1:.教育专家李教授提出,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努力,否则就会像龟兔赛跑的故事一样,一时跑得快并不能保证一直领先。如果你本来基础好又能不断努力,那你肯定能比别人更早取得成功。
如果李教授的陈述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A)小王本来基础好并且能不断努力,但也可能比别人更晚取得成功。
(B)不论是谁,只有不断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C)只要不断努力,任何人都可能取得成功。
(D)一时不成功并不意味着一直不成功。
(E)人的成功是有衡量标准的。
在本题的问法中,“如果李教授的陈述为真,”即是一种假设为真。它的意思是,李教授的话是完全符合逻辑规律的,放在任何情景下都是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李教授的话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它也是我们思考的起点。“(基础好且不断努力)-->比别人更早取得成功” 为真,则“(基础好且不断努力)但没比别人更早取得成功”一定为假。(P-->Q 与P且非Q是矛盾关系,其中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假。)选项A为正确答案。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命题人是假设“哪儿”为真或为假。前面的例子中,命题是假设了题干中所叙述的条件为真,则让我们以此为起点去推出某个结论。而有的时候,命题人还可能假设选项为真,而让我们以选项为起点去判断题干中的情况。这一问题,既会出现了推理中,也会更多地出现在论证题型中。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2.小张是某公司营销部的员工。公司经理对他说:“如果你争取到这个项目,我就奖励你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你项目提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该经理没有兑现承诺?
(A)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项目提成,但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B)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奖励给他笔记本电脑,也没给他他项目提成。
(C)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给他项目提成,但并未奖励他笔记本电脑。
(D)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奖励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并给他三天假期。
(E)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未给他项目提成,但奖励了他一台台式电脑。
在本题的问法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即是对选项的“真”做出了假定,即我们这时要无条件相信的对象是选项,而非题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你考虑哪个选项时,该选项就“等同于真实发生了”,由此我们去判断题干中描述的“之前的承诺”。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E,其运用的知识点与例1相同,不再详解。
例3.有一种能产生毒素的微生物会使海水变成红色,这种现象被称为赤潮。当海獭的主要食物来源蛤蜊被赤潮毒素污染时,海獭就不会在那些区域觅食。对于海獭的这种行为,一种解释认为,海獭在某个地方正式觅食之前会先尝几个蛤蜊,并且能够察觉出其中的任何毒素。
以下哪项为真,将最有力地表明上述解释是不正确的?
(A)在赤潮出现的某些海域,既没有蛤蜊也没有海獭。
(B)少量的赤潮毒素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但是大量的这种毒素会使海獭死亡。
(C)当没有受到赤潮影响的一片海水被人为地染成棕红色时,海獭也不吃那些地方的蛤蜊。
(D)海獭在某个海域出现是一种显著的标志,表明那里可以找到其他海洋生物。
(E)海獭的味觉系统具有比其视觉系统高得多的辨别能力。
在本题的问法中,“以下哪项为真”,亦是对选项的“真”做出了假定,即我们要无条件相信选项描述的是事实,而不用质疑。后半句问法“将最有力地表明上述解释是不正确的?”,是让我们选定一个选项,用它对题干中的论述进行挑战,即说明题干的论述不对或不合理。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属于因果类消弱。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把握这样两个重要信息:
1. 题干中的“为真”,是一种假设情况,我们就当它是完全对的,去相信而不用质疑。
2. 解题时,务必要看清命题人是对谁的真做了假设,是题干,还是选项?这是我们思考与解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