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英语阅读加速器(2)
2. 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General)
从第二自然段的首句和尾句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条件尚不容许国家领导对奴隶制进行大幅变革。由于这个问题是概括性(G)的,段落中间关于杰斐逊与赫明丝曾经生过孩子的记叙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在下文再提到的时候知道这一信息出现过就可以。
四个题支中,A选项是DNA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history research(基因技术已经在历史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B选项是 in early days the U.S. was confronted with delicate situations(美国建国早期面临微妙的形势),C选项是historians deliberately made up some stories of Jefferson’s life(历史学家精心编造了很多关于杰斐逊的奇闻轶事),D选项是political compromises are easily found throughout the U.S. history(在美国的全部历史中,政治妥协随处可见)。
很明显,选项A、C都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不符。干扰项是D选项,throughout是关键词,如果这句话是说美国早期的政治妥协,就是正确的,但它说的是美国从古到今所有的历史,这至少与部分情况是不相符合的,也超出了文章本身的信息,所以需要排除。而B选项的delicate一词,恰恰表明美国初期的国情比较复杂和微妙,不能简单的加以看待。因此应该选B。
3.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了解到托马斯?杰斐逊的什么情况?(介于GS间)
针对这道题,我们需要在了解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将答案定位于所有提到托马斯?杰斐逊的4处文字进行细读。第一处位于第二自然段,提到杰斐逊与赫明丝生下一个孩子;第二处位于第三自然段与华盛顿同时提及,说明他们都了解奴隶制的危害,但仍依仗这一制度创立国家;第三处和第四处位于第五自然段,说到将奴隶的选举代表性设为普通选民的3/5使得杰斐逊在1800年总统选举中险胜,在他执政期间,又将购买来的路易斯安那州设立为奴隶制州;第五处位于第六自然段,杰斐逊解除了赫明丝之子的奴隶身份。
四个题支中,A选项是His political view changed his attitude towards slavery(他的政治观点改变了他对奴隶制的态度),B选项是His status as a father made him free the child slaves(他的父亲身份使他解除了所有儿童的奴隶身份),C选项是His attitude towards slavery was complex(他对奴隶制的态度是复杂的),D选项是His affair with a slave stained his prestige(他与奴隶的韵事毁损了他的名誉)。
A选项文中没有提及。B选项本身将child作为名词定语修饰slaves,意为因为杰斐逊是奴隶的父亲,所以把所有奴隶儿童都解放了,这本身与历史不符。D选项文中也没有提及。C选项与中心段落所表述的意思是一致的。因此答案是C。
4. 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True or False题)
判断正误题(T or F)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题目花费时间略长,因为需要对四个选项分别定位,分别进行正误判断。
A选项是Some Founding Fathers benefit politically from slavery(有些国父从奴隶制中获得了政治利益),这是对的,但即使第一个选项就正确也不要直接跳过后面的选项,因为有些题目会对选项之间进行正确程度的比较,所以不能大意。B选项是Slaves in the old days did not have the right to vote(在过去的年代,奴隶没有选举权),这句话不对,因为他们在美国首部宪法中享有3/5的选举权。C选项是Slave owners usually had large savings accounts(奴隶主通常有较大数额的储蓄账户),这句话是对原文的曲解,文中提到奴隶主不愿放弃奴隶制,因为对他们来说,拥有奴隶就“如同拥有一个巨大的银行账户”。所以C是错的。D选项是Slavery was regarded as a peculiar institution(奴隶制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制度),这一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因为文中确实出现了相同的说法,只不过是加了引号的。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运用了被动语态,表现其客观性,但实际上“特殊制度”的提法是南部奴隶主为维护自身利益的主观意愿,并不是客观规律,所以,D选项的被动语态暴露了它的谬误性。最后,选项A胜出。
5. 华盛顿解放奴隶的决心源自哪里?(Specific)
这个题目的答案可以马上定位在第六自然段,华盛顿之所以在遗嘱中赞同废除奴隶制,是因为在the Revolutionary war(美国独立战争)中,黑人战士的顽强奋战使他终于相信:所有的人,无论肤色,人人生而平等,于是他顶住家人的强烈反对,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
A选项是moral considerations(道德考虑),B选项是military experience(战争经历),C选项是financial conditions(财政情况),D选项是political stand(政治立场)。C选项可以直接排除,因为文中没有提及。从第六自然段的内容看来,美国独立战争中黑人士兵浴血奋战自然是一种战争经历。A选项道德考虑并不是这一时期才有的,其实一直的复杂心态说明国父们并没有违背道义的要求,只不过是时代条件不允许。D选项是干扰项,是否支持废奴运动本身的确是一种政治立场的变化,这时需要重新审题。题目是“华盛顿解放奴隶的决心源自哪里?”很明显,问题的所指是决心的原因出自哪里,是先于决心的自变量因素。这时就要问问自己,是独立战争、废奴决心和政治立场变化谁先谁后?很自然,独立战争是最先发生的,其次是对奴隶作用的认识发生变化,下定决心废奴的同时政治立场发生变化。搞清这个先后次序,也就不难分辨,D选项政治立场是因变量而不是自变量。正确的选项应当是A。
从对这篇文章采用不用的阅读方法选定答案所需时间来看:
首尾呼应法:约需10分钟
顺序阅读法:约需15分钟
从选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来看,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解,这与对原文中心思想理解程度以及干扰项排除情况密切相关,所以不能给以量化的比较。但总体来说,运用“首尾呼应法”能够较好地节省时间(大约可以缩短1/3的时间),而通过答案定位和选项分析,基本可以排除干扰项和错误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四、 阅读中的搭配及句译题目
对于选择搭配和英译汉题目,“首尾呼应法”也同样适用。这里仍以《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第5、6篇为例。
(一) 选择搭配题
阅读理解第5篇是选择搭配题。文后的7个备选句也可以当作问题,先浏览一遍,用笔将句子中围绕说明的中心词,即线索词(word of clue),划出来,留待与段落搭配。比如:
[A]To make revising easier, leave wide margins and extra space between lines
so that you can easily add words, sentences and corrections. Write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paper.
为使文字的修订更加方便,可以在行与行之间留出足够的间隙和较多的空白处,以便增加单词、句子和修改内容,同时在纸张上单面书写。
选项[A]的线索词是revising。
[G]By using the first draft as a means of thinking about what you want to say, you will very likely discover more than your notes originally suggested. Plenty of good writers don’t use outlines at all but discover ordering principles as they write. Do not attempt to compose a perfectly correct draft the first time around.
初稿用来将作者想要说的内容落诸笔端的一种思考工具,作者会很快想到比初稿更全面的内容。很多优秀的作家在作文时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但实际上他们都已经掌握了既定的写作原则和规律。不要奢望在首次落笔时就一挥而就、完美无缺。
选项[G]的线索词是the first draft(初稿)
同理,中间各选项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找出线索词:
选项[B]的线索词是introductory and concluding paragraphs(首尾段落);
选项[C]是print(打印);
选项[D]是outline(提纲);
选项[E]是instead of including that paragraph, she added one(删除这段,添加了另一段);
选项[F]是brings together the reasons(将全部原因汇总起来)。
“首尾呼应法”在选择搭配题目中的运用方式略微有些变化,即这里所指的“首”和“尾”不再是指篇章中段落的首尾句,问题中的线索词是一个信号,带着这些信号到每个段落中找寻相对应的中心词,以问题中的线索词为“首”,以段落中的中心词为“尾”,实现首尾呼应,就可以做好选择搭配题。
比如这篇文章的5个空句子分别选自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主题: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因此涉及到文章的提纲,与[D]选项的线索词形成呼应,因此选择[D]。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怎样运用初稿这种思维工具,与[G]选项呼应。
第三自然段讲便于修订的页面设置,与[A]选项呼应。
第四自然段讲怎样利用电脑的Word文档编辑软件将文章打印出来,与[C]选项呼应。
第五自然段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在创作以“The A&P as a State of Mind”为题的文章时,要敢于舍弃与中心思想无关的冗余信息,增加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能解释和说明论点的重要信息,而[E]选项最能传达这一信息。
(二) 划线句笔译
阅读理解的第6篇文章是将划线的5个句子译为中文。大家知道,笔译的关键是符合上下文语境,译前阅读段落首尾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这篇文章共有两个自然段。通过分析4个首尾句,我们了解到:达尔文在自传和文章中对自己的学识和思想都进行过评价——学识方面,他自谦地说,或许自己“在注意到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并对其加以认真观察方面优于常人”(第四句);而思想方面,他认为在过去的20~30年间,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失去了对诗歌、美术和音乐的鉴赏力,达尔文确信,没有了这些鉴赏力不只是少了乐趣,而且可能会有损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更有可能导致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下降(第五句)。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分析划线句子前后语境,并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
第一句的上句(背景):达尔文指出他在简要表达自己观点方面非常吃力。
第一句:he believes that this very difficulty may have had the compensating advantage of forcing him to think long and intently about every sentence and thus enabling him to detect errors in reasoning and in his own observations.
这句话的主语是he,谓语是believes,宾语是由that引导的复合宾语从句,其中包含由介词宾语引出的to think不定式引导的补语从句和由thus enabling动名词引导的结果从句,可以理解为:
他认为或许正因为这种吃力,使他不得不对自己要说的每句话都经过长时间的认真思考,从而能发现自己在具逻辑推理和观察中出现的错误,这反倒成为了他的优点。
第一句的下句、第二句的上句(检验上句、承接下句):他否认自己拥有任何像赫胥黎(Huxley)那样超人的理解能力或智商。
第二句:He asserted, also, that his power to follow a long and purely abstract train of thought was very limited, for which reason he felt certain that he never could have succeeded with mathematics.
这句话的结构与第一句话相似,主语同样是He,谓语是asserted,宾语是由that引导的复合宾语从句,其中包含由for which reason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和由he felt certain that引导的虚拟语气,可以理解为:
他还坚持认为自己进行长时间纯抽象思维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他也认定自己在确信自己在数学方面永远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第二句的下句(检验):他将自己的记忆力形容为“内容广泛但模糊不清”。
第三句的上句(背景):他的记忆力如此不佳,一个日期或一行诗句在他的印象中顶多停留几天时间。
第三句:On the other hand, he did not accept as well founded the charge made by some of his critics that, while he was a good observer, he had no power of reasoning.
另一方面,某些人批评他虽然善于观察,却不具备推理能力,他认为这种说法是缺乏依据的。
第三句的下句(检验):这一点他并不承认,因为《物种起源》是一部长篇巨著,自始至终都在说理,并且也得到了很多知名人士的认同。
第四句的上句(背景):他认为 “正如一位成功的律师或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一样,自己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对常识的判断力,但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
第四句和第五句在上文中已经译出,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