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3年考研政治模拟练习测试(3)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08:53  作者: 匿名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
   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
   D.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
   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3.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参考答案

   1、 (ABCD)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对主体和客体关系的理解。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它们是同时存在、互为前提的关系,包括改造与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
   本题属于考查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记忆和理解,A、B、C 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D属于价值关系中的一种满足主体精神需要的关系,也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主从关系是指主体与处于服从地位的客体或主要与次要关系都是不正确的,故E 是错误选项。

   2、 (AB)
   本题主要考查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在认识论中的表现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反映,既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又坚持了辩证法的能动论。本题属于反面的间接性命题,考查综合性的理解与应用能力。A 选项中的概念和命题属于认识,经验也是认识,用认识来证实认识,否认了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属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B选项否认了认识源于客观存在,也是唯心主义观点。C、D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E 是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后一句经常被误认为是唯心主义观点) ,故C、D、E是正确观点,错误选项。

   3、 (AB)
   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所以,当部门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增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A、B。

4.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  )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妇女联合会  
 
6.19 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 30 多年。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C.资金人才的匮乏性 
   D.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
参考答案

4、 (ABCD)
   (1)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识记和理解。 
   (2)本题以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为引子引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体的性质和作用的考查。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D。
 
5、 (ABC)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关于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识记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故A、B、C是正确选项。

6、 (ABD)
   本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考的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问题。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3)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徇私舞弊、贪污盗窃、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考试用书
   因此选ABD。至于C项资金人才的匮乏性,当然也是失败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不选。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