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史学考研真题答案
二、名词解释
21、弭兵运动
【解析】是指春秋中期,由宋为消除战乱而发起的会盟运动。晋楚争霸激烈,中原各国受到严重的战争灾害,小国普遍厌战,后因晋楚两国疲于攻战,各想暂时休战,而由宋国发起的弭兵运动。弭兵前后共两次,第一次在前579年,第二次在前546年。弭兵运动都对春秋时期的变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推动春秋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弭兵”运动的促成,也反映了宋国作为弱小国家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宋国外交的胜利。
22、嘉定和议
【解析】宋金之间的一次和议。宋宁宗时1206年五月下诏伐金,分道进兵,不久金兵反击,宋大败,损失惨重。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重新签订合约: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增岁币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疆界与绍兴时相同;另付金犒军银300万两,这就是所谓的“嘉定和议”。一方面加重了宋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双方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关系的融合。
23、明代司礼监
【解析】明代宦官系统的机构。司礼监设立于洪武年间,最初不过是为皇帝生活起居服务的宦官系统的一个管理机构,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明朝人往往认为宦官势力由此而攫取了宰相之权。代表性的有刘瑾、魏忠贤等。这一方面造成了明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牵制内阁,保卫和巩固了专制主义皇权统治。
24、“十通”(写书名即可)
【解析】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这十部政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
25、《查士丁尼战争史》
【解析】拜占廷帝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阿斯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内容以写查士丁尼的政事为主,对各族人民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地理、风俗、科学和军事技术均有涉及。写作方式继承了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古代史学传统,与同时代西欧的历史著作相比较,具有较宽广的政治视野。为后世研究查士丁尼时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26、“壬申之乱”
【解析】发生在672年(天武天皇元年)的日本古代最大规模的内乱,因这年的干支纪年为壬申,故被称为壬申之乱。天智天皇死后,天智天皇之子大友皇子与天皇胞弟大海人的皇权争夺战,结果大海人获胜,消灭了大友朝廷,反映了改新的时代要求。实质是地方豪族利用群众反对近江朝廷门阀贵族统治,具有政变色彩的武装冲突。大海人即位后,全面推进改革,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27、美国“文官条例”(1883年)
【解析】美国文官“是指除选举产生的官员,须经议院同意而由总统任命的官员,一般工人及军官以外的所有政府文职人员”。从杰克逊总统往后美国文官的任命逐步形成了“政党分肥制”。政党分肥制下的官员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无所不为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包括对文官进行公开竞争考试,文官常任,定期考核、政治中立,禁止进行金钱授受等。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化。
28、阿拉曼战役
【解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的一场重大战役。该战役由轴心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中东战场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所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三、史料分析题
29.材料一: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材料二:林则徐等《英人非不可制应严御将英船新到烟吐查明全缴片》
材料三: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折》
问:1)简单解释材料一中“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遇敌之兵,且无冲饷之银”和材料三中的“浙洋之事”“羁縻”含义。
2)简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林则徐对抵抗夷人入侵的看法。
【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为鸦片战争。其中包括清末治理海防的政策,鸦片战争输入的危害,近代中国的夷夏思想等。
30.下文为雅典城邦通的一项法令铭文:
诸神在上,议事会(boule)……不应由它进行【审判】。【而且立即】移交【陪审法庭】……
----奥古斯特。博克《希腊明文集成》
问:
1)铭文中的“议事会”(boule)和“人民”(demos)分别特指什么?“狄奥尼索斯节”是指什么节目?这段铭文属于什么时期?
2)概述雅典的盟邦政策及其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是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包括官职由抽签产生,贵族会议权力的丧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且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公民大会休息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是民众法庭终审。
影响分正反两方面回答:积极的是保护了公民权力。
1、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2、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3、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服务,减少以权谋私的可能
4、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5、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治运;
消极的是
1、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广大奴隶专制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2、带有操作层面的幼稚,程序的合理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合理。
3、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4、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日臻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四、论述题
31、概述秦朝与隋朝的共同点,论秦隋统治的历史作用。
【解析】此题为常规性考查题,难度不大,但得高分也不容易。
解题思路大致是(1)论述秦、隋的共同点,包括都是大一统的王朝、都有开创性的制度(可以分别具体展开说)、都二世而亡等(2)论述二朝统治的历史作用:可分别从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开创性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沿袭,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重大的工程,如长城和大运河的重要作用;二世而亡对开创后世盛世的借鉴等。(3)总结,多角度分析秦隋,对学习历史的必要性(此为开放性总结)。
32、论述1895~1919中日两国的政治与文化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日两国的政治文化关系。考查类型属于热点内容,难点在于文化关系。
大体思路(1)说清两个时间点,即甲午中日战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2)政治关系,可从具体政治事件说起,甲午战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抵制日货、二十一条、府院之争、一战等。(3)文化关系:学习日本文化,赴日留学,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4)总结:这种关系的变化及其背景分析,国人心态的变化等。
33、论述华沙组织的形成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解析】此题为常规性论述题,考查难度不大。
答题思路:(1)华沙组织成立的背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大阵营、冷战、北约组织的建立等(2)内容:设置有政治协商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等,苏联借华约组织先后又建立了联合武装部队和一体化部队,华沙条约组织的宗旨为: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3)影响:两大阵营的建立;冷战的冲突;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发展的影响等。(4)以今之眼光看华沙组织(此为开放性)
来这里,突破复试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