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国际上,西方国家全面对华封锁遏制的局面有所松动,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初见成效,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短时期内打不起来,这为国内和平建设提供了保证。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考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考点2恢复和发...
为新中国而奋斗考点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国际: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国内: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考点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国民党统治集团...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确立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在1931年7月已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发动华北事变(2)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考点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对峙局面。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提示:中国仍是一个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考点1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刻原因是:一方面,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考点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开始的。《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考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 清末“新政”的破产。(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考点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考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②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2)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考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2) 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
(一)党的创建时期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