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一级重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国体)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一级重点)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一级重点)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2)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2...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一级重点)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一级重点)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确立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在1931年7月已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发动华北事变(2)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考点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对峙局面。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提示:中国仍是一个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考点1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刻原因是:一方面,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考点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开始的。《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考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2) 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考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②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2)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考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 清末“新政”的破产。(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考点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894年11月,孙中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
解放战争时期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内容:①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②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④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