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2考研政治指导:正确理解中国特色(3)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7:28  作者: 匿名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1:探索的成果: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指引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大门的时候,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思想。

2.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1)“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在新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在当时国内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别无选择地选择了苏联模式,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苏联模式毕竟不是至善至美的,更不是为新中国度身订做的。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揭示出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等。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开始发现了苏联模式暴露出的一些弊端。1955年底,他在中国共产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指出,对待外国经验必须采取辩证的态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2)苏共二十大的思想冲击。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在面对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表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系统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在讨论这两篇文章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他阐释了国际共产主运动中的共同道路和民族特点的关系问题,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反对否定十月革命的基本原则,同时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强调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必须要注意本国的具体情况,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各自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

(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要有自己的创造”的共识。在1955年下半年和1956年上半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从1956年起,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举行,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这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所有这些,都是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它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内容。

正是在对“苏联模式”的利弊进行反省和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初步总结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伟大工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思想。

3.中国共产党在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

(1)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些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集中体现在毛泽东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2月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1956年9月中共八大文献和其他中共领导集体成员的文章与讲话中;包括当毛泽东本人在某个时候或某个问题上偏离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实际时,其他中共领导集体成员根据毛泽东一贯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例如:毛泽东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要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以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等观点;刘少奇提出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以及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反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的观点;陈云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以及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要接受党内外监督等观点;朱德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邓子恢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等等。所有这些,为毛泽东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起步阶段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这一阶段主导的方面。

(2)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特别是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这些错误的东西,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实际,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这种正确与错误交织并存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全党的集体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于毛泽东本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比较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有所积累,但是,由于它本身还不很成熟、还不很完善,正确的发展趋向终于没有能够阻挡错误趋向的进一步发展,“左”的错误发展趋向终于暂时压倒了正确的发展趋向,导致了1966年开始的为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同时,继续探索中国自己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一方面,纠正毛泽东晚年的失误,把他反对错了的事情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毛泽东没有提出的新任务、新方针、新政策,终于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于邓小平。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