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专业指导:西医综合外科学重点复习提纲
专业课
时间: 2019-03-09 12:14:46
作者: 匿名
(一)外科总论
1.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常用灭菌法包括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消毒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十要点)要求一般了解即可。参见《2012考研西医综合考点集萃》。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各型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钾(低血钾、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体内的[HCO3-]减少所致;临床突出表现为深快呼吸,呼气时有时带有酮味。面色潮红,心率增快,脉搏增快,CO2—CP<40%,尿液呈酸性。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深快呼吸,血PH值及[HCO3-]明显下降等特征。治疗方法一是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是根据[HCO3-]浓度来决定是否补碱,三是防止低钾血症,及时补K+。
(3)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防治原则。呼酸是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 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呼碱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CO2排出过多,以致P 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值升高。
3.输血的适应证包括出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注意事项是①严密查对,②关于保密时间,③血液预热,④不加药物,⑤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及尿色。要注意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4. 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改变、内脏器官继发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休克期)、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扩容补充血容量、应用心血管药物、应用强心剂、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无尿者)。
5. 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6. 围手术期处理:
(1) 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特殊处理)。
(2) 手术后护理的要点及各种并发症(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尿路感染)的防治。
7.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人体基本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深静脉插管的并发症、感染、高渗性非酮性昏迷、溶质性利尿、血磷过低)的防治。
8. 外科感染
(1)疖、痈、软组织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及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甲沟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热敷,理疗,应用抗生素。有脓液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如甲床下积脓,应将指甲拔除。
(3) 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肿胀不明显者可保守治疗,一旦出现跳痛、指头压力增高应立即切开引流。
(4) 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①骤起高热,可到40-41度,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重者可黄疸,皮下出血斑等。菌血症可分为三大类,①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②革兰染色阴性细菌脓毒症;③真菌脓毒症。治疗一般是:①处理原发感染灶;②应用抗菌药物;③支持疗法;④对症治疗。
(5)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的强烈收缩,任何刺激均可诱发痉挛和抽搐)和预防(正确处理伤口,彻底清创,敞开引流,不缝合,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治疗(清创去除毒素来源,大量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对症治疗控制痉挛,防止并发症)。
(6) 抗菌药物在控制感染中的应用及选择:①无局限化倾向的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②选择应根据临床诊断、致病菌种类和药物的抗菌谱③同样治疗效果时尽量使用单一、窄谱的抗菌素④全身情况不良的患者尽量使用杀菌性抗生素⑤较严重感染,优先从静脉途径给抗生素。
9.创伤
(1)创伤修复过程(炎症期、增生期、塑形期)及影响因素:感染,血液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等身体一般情况欠佳,抗炎药物,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变等疾病。
(2)创伤的处理和治疗:伤口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10.烧伤
(1)烧伤面积的计算(九分法)和深度估计的方法:烧伤深度分为Ⅰ°,浅Ⅱ°,深Ⅱ°Ⅲ°;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中度,重度,特重。
(2)小面积烧伤的治疗:烧伤清创术和创面用药。
(3)大面积烧伤的分期及各期的救治原则:现场急救,全身治疗,创面处理,防止器官并发症。
11.肿瘤:良性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响学检查、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形态学检查;防治原则:良性肿瘤和临界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防止复发或恶性变;恶性肿瘤应针对全身治疗,I期以手术为主,II期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III期采取综合治疗,IV期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12.移植:移植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步骤。
13.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麻醉前准备内容:包括病人体质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安定镇静药,催眠药,镇痛药,抗胆碱药。麻醉前用药的目的:①增加麻醉效果;②镇静;③减少麻醉药用量;④减少腺体分泌。麻醉前用药的种类:①安定镇静类;②催眠药;③镇痛药;④抗胆碱药。
(2)全身麻醉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呼吸系统:呕吐和窒息,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肺炎和肺不张;循环系统: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心室纤颤,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热,抽搐和惊厥。
(3)椎管内麻醉的应用:下腹部以下,腹盆腔,下肢,肛门、会阴部手术。及并发症的防治。
(4)局部麻醉的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及常用局麻药的药理:普鲁卡因适用于浸润麻醉,丁卡因适用于表面麻醉,利多卡因适用于各种麻醉,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麻醉;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和选择:根据各局麻药的特性和手术性质。
(5)重症监测(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应用及治疗原则。
(6)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脑复苏是为了防止心脏停博后缺氧性脑损伤而采取的措施;三个阶段的操作方法要领和治疗:初期: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有效指征;后期:呼吸管理,胸内心脏挤压,药物治疗,复苏后处理;脑复苏:脱水,降低体温,使用皮质激素,周身支持治疗。
(二)普通外科
1.颈部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术前准备:心理准备,术前检查,药物降低基础代谢率;手术要点:宜用局麻,充分暴露甲状腺腺体,切除腺体的量,严格止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呼吸困难,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甲状腺危象;及处理。
(2)各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①乳头状腺癌:好发于女性,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只切除患侧、峡部及对侧大部分,不必颈淋巴结清除。如发生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清除患侧淋巴结;②滤泡状腺癌:好发生于中年,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易发生血行转移,转移后应全甲状腺切除后放射性碘治疗;③未分化癌:好发生于老年人,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血行转移,切除癌肿反而易癌肿扩散,通常采用放射治疗;④髓样癌:恶性程度处于分化于未分化之间,手术切除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4)常见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 乳房疾病
(1)乳房的检查方法及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急性乳腺炎,乳房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癌。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内因:产妇抵抗力下降,乳汁淤积,乳腺导管发育差,外因:以金葡为主;临床表现:局部为红肿热痛,有硬结,脓肿破溃喉可形成乳房后脓肿,全身表现发热寒战,血WBC及分类升高;防治原则:暂停哺乳,局部热敷,促进排乳,前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理疗,后期需切开引流。切开时的注意事项。
(3)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特点:乳房涨痛,乳腺肿块,病程长变化慢,可有乳头溢液。及其诊断和处理。
(4)乳房常见的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早晚期)、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①手术:对于Ⅰ、Ⅱ期乳癌采用根治或改良根治法,必须确诊之后进行;②放疗:有淋巴结转移者,对二、三期配合术后治疗;③化疗:为全身辅助疗法,有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时采用;④激素治疗:对绝经前病人使卵巢去除,接合手术或放疗。乳腺癌的病理、转移途径(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运转移,)和分期方法(第一期:肿块直径<3cm,无粘连,无淋巴结转移;第二期>3cm,<5cm,与皮肤粘连,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第三期肿块>5cm,与皮肤肌肉粘连,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第四期肿瘤广泛转移。
3.腹外疝
(1)疝的基本概念及临床类型(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
(2)腹股沟区解剖。腹股沟管:①外环;②内环(腹环);③前壁;④后壁。直疝三角:外侧边:腹壁下动脉;内侧边:腹直肌外缘;底边:腹股沟韧带。直疝在此由后向前突出。
(3)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直疝和斜疝,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要点:直疝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嵌顿。
(4)腹股沟疝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加强前壁,加强后壁,Mcvay法,Halsted法。
(5)嵌顿性疝的处理原则:紧急手术。
(6)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紧急手术,手术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
4.腹部外伤: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了解受伤过程和取得体征;腹内脏器损伤指征:①早期出血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出血性休克);②有持续性或者是进行性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④有气腹表现者;⑤腹部出现转移性浊音者;⑥有便血,呕血或血尿者;⑦直肠指检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救治原则:内脏损伤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基本原则。
5.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病理生理:胃肠内容物和致病菌进入腹腔机体产生反应;诊断:临床表现疼痛、压痛和腹腔穿刺,及鉴别诊断内科疾病,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手术(适用于腹膜炎较重,局部或全身症状较重,继发性腹膜炎)与非手术治疗(原发腹膜炎或盆腔器官感染引起者,急性腹膜炎初期,病情较轻,有好转趋势、或病因不明)的选择。
(2)各种腹腔脓肿的病因(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发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参见《2012考研西医综合考点集萃》。
6.胃十二指肠疾病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恶变,急性穿孔,大出血,并发瘢痕性幽门梗阻,应激性溃疡,胰源性溃疡),各种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溃疡病的理论基础(见参见《2012考研西医综合考点集萃》,了解即可)。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2)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腹痛,体征(表情痛苦,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或缩小,立位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和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年轻患者,症状轻,单纯性,空腹穿孔,一般情况良好者;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或高选择迷走神经术),手术指征:①多年频繁发作并且严重经一次或以上内科治疗仍影响正常生活者;②X线钡餐证实有迹象已穿透十二指肠或球后部溃疡;③既往有穿孔史或反复多次大出血,而溃疡仍呈活动者。
(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急性大呕血或黑便,诊断和治疗原则首选内科治疗,出血不止且有下列时手术:出血甚剧且短期内出现休克,近期才那个发生过类似大出血,内科治疗期间发生大出血,病人60岁以上或伴有动脉硬化症者,同时伴有瘢痕性幽门梗阻或并发急性穿孔,短期大量输血无明显好转者且停止输血即恶化,或24小时内输血>1000ml才能维持血压者。
(4)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不含胆汁,吐后自觉胃部舒适。诊断(根据长期溃疡病史和典型的胃渚留呕吐症状)和治疗原则(绝对外科治疗,作胃肠吻合术或迷走神经切断加胃大部分切除)。
(5)胃癌的病理、转移规律与分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早期应行根治手术,根治手术应切除胃的全部和大部,大小网膜和局部淋巴结,重建消化道,手术切除范围举例肿瘤6cm~8cm才可。
7.肠疾病
(1)肠梗阻的分类、病因(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病理和病理生理:①梗阻一旦发生,肠腔内可因气体和液体的积聚而膨胀,肠梗阻的部位越低,时间越长,则膨胀越明显;②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2)各类肠梗阻的诊断:判断有无梗阻,梗阻类型,单纯性或绞窄性,低位或高位梗阻,原因或病因,梗阻是否完全;和治疗(非手术治疗,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手术治疗用于各类绞窄性肠梗阻,先天畸形,保守治疗无效,肿瘤引起的肠梗阻)。
(3)肠炎性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4)左、右侧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左侧以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为著,右侧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著)、诊断方法(近期持续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脓血、粘液便,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乏力,腹部肿块,)和处理原则: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的肠袢及其系膜和区域淋巴结。
8. 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腹痛,压痛,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妇科疾病,外科其他疾病等)、手术选择(阑尾切除术,切开引流)及术后并发症(脓肿,瘘,门静脉炎,或切口感染,出血,阑尾残端炎,粪瘘,粘连性肠梗阻,其他感染)的防治。
9.直肠肛管疾病(了解即可)
(1)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法。
(2)肛裂(便秘,疼痛和出血)、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门周围脓肿、坐骨肛管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肛瘘(脓肿的反复出现和破溃)、直肠息肉(大便带血和便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3)直肠癌的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大便隐血检查是发现早期直肠癌的有效措施,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①排便不适;②便血;③慢性肠梗阻。直肠癌的诊断(直肠指诊)和治疗原则(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前可放化疗,共四种手术方式:①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②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③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Bacons手术);④晚期直肠癌。
10.肝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
(2)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X线,B超检查)及鉴别诊断。
(3)阿米巴性肝脓肿的诊断(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发病缓慢,病程长,便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查,穿刺,诊断性治疗)及鉴别诊断。
(4)肝癌的临床表现:①肝区疼痛,因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多为持续性钝痛;②有全身和消化道症状,晚期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③肝肿大:为中、晚期症状;④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的症状。诊断方法(AFP,超声,血液酶,放射性核素扫描,CT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及治疗原则(手术切除,全身或局部化疗,放射治疗,肝动脉结扎或填塞止血,液氮冷冻,激光气化)。
11.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肝硬变)、病理(三期)、临床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腹水。体征:黄疸,浅腹壁静脉曲张)和诊断,并发症的治疗原则(食管胃底静脉破裂所致大出血)。腹水形成原因:①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②低蛋白血症;③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④淋巴液生成增加;⑤醛固酮分泌增加。
12.胆道疾病
(1)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功能。
(2)胆道系统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超声,口服法胆囊造影,静脉法胆道造影,PTC,ERCP,术中术后直接胆道造影,低张性十二指肠钡餐检查,核素扫描,CT。
(3)胆石病、急慢性胆囊炎的病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于结石、蛔虫、肿瘤或狭窄等原因所造成急性胆管完全梗阻和急性化脓性炎症所致;发病学: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胆道的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胆管扩张,管壁充血、水肿、增厚,粘膜形成溃疡。临床表现:突发剑突下或上腹部胀痛或绞痛、寒战高热、黄疸,剑突下压痛及肌肉紧张,胆囊肿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寒热,黄疸三特征,加上休克和神经症状,尤其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即可初步诊断。防治原则。常见并发症和救治原则。(基础疾病要求彻底掌握)
(4)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发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常见并发症和救治原则。见《2012考研西医综合考点集萃》。
(5)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般了解)
13.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14.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
15.胰腺疾病
(1)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腹膜炎体征,休克体征)、诊断方法(症状,体征,检查:胰酶测定、腹腔穿刺、B超CT)及治疗原则。(慢性一般了解)
(2)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黄疸,上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贫血消瘦)。
(3)壶腹部癌(ERCP的检查)及各种胰腺内分泌瘤(胰岛素瘤,胃泌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16.脾切除的适应证及其疗效。(了解即可)
17.腹主动脉瘤和肢体动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8.周围血管疾病(较详细的了解)
(1)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间歇性疼痛,肢体体温改变,肢端麻木,皮色改变,形态改变,组织破坏。
(2)周围动脉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病,动脉栓塞,雷诺综合征,大动脉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静脉疾病(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三)骨科
1、骨折脱位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掌握)。
(2)骨折的临床表现(休克、发热、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有体征),X线检查和早(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晚期并发症(坠击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3)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年龄,健康状况,骨折的类型数量,血供,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感染,治疗手法的影响),临床愈合标准,以及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4)骨折的急救(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及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折复位的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各种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及其适应证。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及时正确处理伤口,防治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同前)。
(5)几种常见骨折(锁骨、肱骨外科颈、肱骨髁上、尺桡骨、桡骨下端、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髌骨、胫腓骨、踝部 以及脊柱和骨盆折)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6)关节脱位的定义和命名。肩、肘、桡骨头、髋和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生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原则。
2.膝关节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病因(膝的半屈,内收外展,挤压和旋转)、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关节镜的进展及使用。
3.手的应用解剖,手外伤的原因、分类、检查、诊断、现场急救及治疗原则(早期急救包扎止血,彻底清创,处理深部组织损伤,早期闭合伤口,术后处理)。
4.断肢(指)再植的定义、分类。离断肢休的保存运送。再植的适应证、手术原则和术后处理原则。
5.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的上下肢神经损伤的病因、易受损伤的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6.运运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1)运劝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常见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7.腰腿痛及颈肩痛
(1)有关的解剖生理、病因、分类、发病机制、疼痛性质和压痛点。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病理及分型(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颈椎病的定义、病因(颈椎间盘推行性变,损伤,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临床表现和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8.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身抵抗力下降或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感染病灶)、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过程(早期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临床表现(全身:明显毒血症状;局部:早期患处持续剧痛,皮温升高,可有病理性骨折。可有骨膜下脓肿。)、临床检查、诊断(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者持续剧痛,不愿活动患肢,近关节的干骺端有明显的深压痛,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增多,早期局部分层穿针检查结果)、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局部减压和引流)。抗生素治疗的四种结果:①在X线片改变出现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消失,这是最好的结果;②在出现X线片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说明骨脓肿已被控制,有被吸收掉的可能;③全身症状消退,但局部症状加剧,说明抗生素不能消灭骨脓肿,需要手术引流;④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都不消退。
(2)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慢性骨髓炎的发病原因(急性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临床特点(静止期可无症状,皮肤有窦道形成,并流出臭味脓液,急性发作时有疼痛、红、肿热、压痛、窦道口开放,排除死骨,特异X线表现)、X线表现(骨质疏松,破坏,并有新生骨形成)和治疗原则(清除死骨,消灭死腔,多用手术疗法)。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慢性骨髓炎的手术禁忌症:①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②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
9.骨与关节结核
(1)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因(结核杆菌)、发病机制(多发于血运不好、负重大、且生长活跃的骨松质)、临床病理过程、临床表现(结核中毒症状,局部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肌萎缩,局部形成寒性脓肿)、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脊椎结核的病理特点(中心型,边缘型:椎旁脓肿,流注脓肿)、临床表现、诊断(症状、体征、影响学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截瘫的发生和处理(手术治疗,主张经前路手术)。
(3)髋关节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4”字试验、髋关节过伸试验,托马斯征阳性)鉴别诊断(暂时性滑膜炎,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和治疗(2年抗结核的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4)膝关节结核的病理(起病多为滑膜结核,以炎性浸润和渗出为主,后可出现边缘性骨腐蚀,之后可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寒性脓肿,出现慢性窦道,膝关节纤维性强直)、临床表现(浮髌试验阳性,全身,局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全身抗结核治疗和局部治疗:关节腔内抗结核药物局部注射法等)。
10.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骨关节炎:一般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强脊:非甾体类抗炎药,防止驼背;类风湿关节炎:非甾体类药物,中药,抗疟疾药,免疫抑制剂,关节内注射药物,抗生素)。
11.运动系统常见畸形(先天性肌斜颈,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12.骨肿瘤
(1)骨肿瘤的分类(良性,恶性,中间性)、发病情况、诊断、外科分期(外科分级,外科区域,区域性或远外转移)和治疗概况(良性手术治疗,恶性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结合术前术后的化疗、放疗、免疫疗法、中药等)。发病情况:男性比女性稍多,原发性良性肿瘤比恶性多见。
(2)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症状,体征,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
(3)常见的良(骨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软骨瘤、骨巨细胞瘤)、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瘤、尤文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瘤、脊索瘤、转移性骨肿瘤)及骨的瘤样病损(骨囊肿,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性骨囊肿)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骨肉瘤治疗的进展概况(综合治疗)。
1.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常用灭菌法包括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消毒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十要点)要求一般了解即可。参见《2012考研西医综合考点集萃》。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各型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钾(低血钾、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体内的[HCO3-]减少所致;临床突出表现为深快呼吸,呼气时有时带有酮味。面色潮红,心率增快,脉搏增快,CO2—CP<40%,尿液呈酸性。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深快呼吸,血PH值及[HCO3-]明显下降等特征。治疗方法一是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是根据[HCO3-]浓度来决定是否补碱,三是防止低钾血症,及时补K+。
(3)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防治原则。呼酸是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 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呼碱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CO2排出过多,以致P 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值升高。
3.输血的适应证包括出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注意事项是①严密查对,②关于保密时间,③血液预热,④不加药物,⑤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及尿色。要注意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4. 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改变、内脏器官继发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休克期)、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扩容补充血容量、应用心血管药物、应用强心剂、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无尿者)。
5. 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6. 围手术期处理:
(1) 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特殊处理)。
(2) 手术后护理的要点及各种并发症(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尿路感染)的防治。
7.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人体基本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深静脉插管的并发症、感染、高渗性非酮性昏迷、溶质性利尿、血磷过低)的防治。
8. 外科感染
(1)疖、痈、软组织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及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甲沟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热敷,理疗,应用抗生素。有脓液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如甲床下积脓,应将指甲拔除。
(3) 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肿胀不明显者可保守治疗,一旦出现跳痛、指头压力增高应立即切开引流。
(4) 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①骤起高热,可到40-41度,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重者可黄疸,皮下出血斑等。菌血症可分为三大类,①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②革兰染色阴性细菌脓毒症;③真菌脓毒症。治疗一般是:①处理原发感染灶;②应用抗菌药物;③支持疗法;④对症治疗。
(5)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的强烈收缩,任何刺激均可诱发痉挛和抽搐)和预防(正确处理伤口,彻底清创,敞开引流,不缝合,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治疗(清创去除毒素来源,大量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对症治疗控制痉挛,防止并发症)。
(6) 抗菌药物在控制感染中的应用及选择:①无局限化倾向的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②选择应根据临床诊断、致病菌种类和药物的抗菌谱③同样治疗效果时尽量使用单一、窄谱的抗菌素④全身情况不良的患者尽量使用杀菌性抗生素⑤较严重感染,优先从静脉途径给抗生素。
9.创伤
(1)创伤修复过程(炎症期、增生期、塑形期)及影响因素:感染,血液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等身体一般情况欠佳,抗炎药物,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变等疾病。
(2)创伤的处理和治疗:伤口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10.烧伤
(1)烧伤面积的计算(九分法)和深度估计的方法:烧伤深度分为Ⅰ°,浅Ⅱ°,深Ⅱ°Ⅲ°;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中度,重度,特重。
(2)小面积烧伤的治疗:烧伤清创术和创面用药。
(3)大面积烧伤的分期及各期的救治原则:现场急救,全身治疗,创面处理,防止器官并发症。
11.肿瘤:良性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响学检查、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形态学检查;防治原则:良性肿瘤和临界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防止复发或恶性变;恶性肿瘤应针对全身治疗,I期以手术为主,II期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III期采取综合治疗,IV期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12.移植:移植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步骤。
13.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麻醉前准备内容:包括病人体质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安定镇静药,催眠药,镇痛药,抗胆碱药。麻醉前用药的目的:①增加麻醉效果;②镇静;③减少麻醉药用量;④减少腺体分泌。麻醉前用药的种类:①安定镇静类;②催眠药;③镇痛药;④抗胆碱药。
(2)全身麻醉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呼吸系统:呕吐和窒息,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肺炎和肺不张;循环系统: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心室纤颤,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热,抽搐和惊厥。
(3)椎管内麻醉的应用:下腹部以下,腹盆腔,下肢,肛门、会阴部手术。及并发症的防治。
(4)局部麻醉的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及常用局麻药的药理:普鲁卡因适用于浸润麻醉,丁卡因适用于表面麻醉,利多卡因适用于各种麻醉,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麻醉;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和选择:根据各局麻药的特性和手术性质。
(5)重症监测(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应用及治疗原则。
(6)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脑复苏是为了防止心脏停博后缺氧性脑损伤而采取的措施;三个阶段的操作方法要领和治疗:初期: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有效指征;后期:呼吸管理,胸内心脏挤压,药物治疗,复苏后处理;脑复苏:脱水,降低体温,使用皮质激素,周身支持治疗。
(二)普通外科
1.颈部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术前准备:心理准备,术前检查,药物降低基础代谢率;手术要点:宜用局麻,充分暴露甲状腺腺体,切除腺体的量,严格止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呼吸困难,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甲状腺危象;及处理。
(2)各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①乳头状腺癌:好发于女性,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只切除患侧、峡部及对侧大部分,不必颈淋巴结清除。如发生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清除患侧淋巴结;②滤泡状腺癌:好发生于中年,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易发生血行转移,转移后应全甲状腺切除后放射性碘治疗;③未分化癌:好发生于老年人,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血行转移,切除癌肿反而易癌肿扩散,通常采用放射治疗;④髓样癌:恶性程度处于分化于未分化之间,手术切除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4)常见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 乳房疾病
(1)乳房的检查方法及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急性乳腺炎,乳房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癌。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内因:产妇抵抗力下降,乳汁淤积,乳腺导管发育差,外因:以金葡为主;临床表现:局部为红肿热痛,有硬结,脓肿破溃喉可形成乳房后脓肿,全身表现发热寒战,血WBC及分类升高;防治原则:暂停哺乳,局部热敷,促进排乳,前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理疗,后期需切开引流。切开时的注意事项。
(3)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特点:乳房涨痛,乳腺肿块,病程长变化慢,可有乳头溢液。及其诊断和处理。
(4)乳房常见的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早晚期)、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①手术:对于Ⅰ、Ⅱ期乳癌采用根治或改良根治法,必须确诊之后进行;②放疗:有淋巴结转移者,对二、三期配合术后治疗;③化疗:为全身辅助疗法,有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时采用;④激素治疗:对绝经前病人使卵巢去除,接合手术或放疗。乳腺癌的病理、转移途径(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运转移,)和分期方法(第一期:肿块直径<3cm,无粘连,无淋巴结转移;第二期>3cm,<5cm,与皮肤粘连,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第三期肿块>5cm,与皮肤肌肉粘连,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第四期肿瘤广泛转移。
3.腹外疝
(1)疝的基本概念及临床类型(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
(2)腹股沟区解剖。腹股沟管:①外环;②内环(腹环);③前壁;④后壁。直疝三角:外侧边:腹壁下动脉;内侧边:腹直肌外缘;底边:腹股沟韧带。直疝在此由后向前突出。
(3)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直疝和斜疝,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要点:直疝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嵌顿。
(4)腹股沟疝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加强前壁,加强后壁,Mcvay法,Halsted法。
(5)嵌顿性疝的处理原则:紧急手术。
(6)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紧急手术,手术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
4.腹部外伤: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了解受伤过程和取得体征;腹内脏器损伤指征:①早期出血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出血性休克);②有持续性或者是进行性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④有气腹表现者;⑤腹部出现转移性浊音者;⑥有便血,呕血或血尿者;⑦直肠指检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救治原则:内脏损伤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基本原则。
5.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病理生理:胃肠内容物和致病菌进入腹腔机体产生反应;诊断:临床表现疼痛、压痛和腹腔穿刺,及鉴别诊断内科疾病,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手术(适用于腹膜炎较重,局部或全身症状较重,继发性腹膜炎)与非手术治疗(原发腹膜炎或盆腔器官感染引起者,急性腹膜炎初期,病情较轻,有好转趋势、或病因不明)的选择。
(2)各种腹腔脓肿的病因(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发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参见《2012考研西医综合考点集萃》。
6.胃十二指肠疾病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恶变,急性穿孔,大出血,并发瘢痕性幽门梗阻,应激性溃疡,胰源性溃疡),各种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溃疡病的理论基础(见参见《2012考研西医综合考点集萃》,了解即可)。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2)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腹痛,体征(表情痛苦,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或缩小,立位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和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年轻患者,症状轻,单纯性,空腹穿孔,一般情况良好者;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或高选择迷走神经术),手术指征:①多年频繁发作并且严重经一次或以上内科治疗仍影响正常生活者;②X线钡餐证实有迹象已穿透十二指肠或球后部溃疡;③既往有穿孔史或反复多次大出血,而溃疡仍呈活动者。
(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急性大呕血或黑便,诊断和治疗原则首选内科治疗,出血不止且有下列时手术:出血甚剧且短期内出现休克,近期才那个发生过类似大出血,内科治疗期间发生大出血,病人60岁以上或伴有动脉硬化症者,同时伴有瘢痕性幽门梗阻或并发急性穿孔,短期大量输血无明显好转者且停止输血即恶化,或24小时内输血>1000ml才能维持血压者。
(4)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不含胆汁,吐后自觉胃部舒适。诊断(根据长期溃疡病史和典型的胃渚留呕吐症状)和治疗原则(绝对外科治疗,作胃肠吻合术或迷走神经切断加胃大部分切除)。
(5)胃癌的病理、转移规律与分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早期应行根治手术,根治手术应切除胃的全部和大部,大小网膜和局部淋巴结,重建消化道,手术切除范围举例肿瘤6cm~8cm才可。
7.肠疾病
(1)肠梗阻的分类、病因(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病理和病理生理:①梗阻一旦发生,肠腔内可因气体和液体的积聚而膨胀,肠梗阻的部位越低,时间越长,则膨胀越明显;②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2)各类肠梗阻的诊断:判断有无梗阻,梗阻类型,单纯性或绞窄性,低位或高位梗阻,原因或病因,梗阻是否完全;和治疗(非手术治疗,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手术治疗用于各类绞窄性肠梗阻,先天畸形,保守治疗无效,肿瘤引起的肠梗阻)。
(3)肠炎性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4)左、右侧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左侧以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为著,右侧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著)、诊断方法(近期持续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脓血、粘液便,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乏力,腹部肿块,)和处理原则: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的肠袢及其系膜和区域淋巴结。
8. 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腹痛,压痛,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妇科疾病,外科其他疾病等)、手术选择(阑尾切除术,切开引流)及术后并发症(脓肿,瘘,门静脉炎,或切口感染,出血,阑尾残端炎,粪瘘,粘连性肠梗阻,其他感染)的防治。
9.直肠肛管疾病(了解即可)
(1)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法。
(2)肛裂(便秘,疼痛和出血)、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门周围脓肿、坐骨肛管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肛瘘(脓肿的反复出现和破溃)、直肠息肉(大便带血和便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3)直肠癌的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大便隐血检查是发现早期直肠癌的有效措施,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①排便不适;②便血;③慢性肠梗阻。直肠癌的诊断(直肠指诊)和治疗原则(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前可放化疗,共四种手术方式:①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②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③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Bacons手术);④晚期直肠癌。
10.肝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
(2)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X线,B超检查)及鉴别诊断。
(3)阿米巴性肝脓肿的诊断(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发病缓慢,病程长,便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查,穿刺,诊断性治疗)及鉴别诊断。
(4)肝癌的临床表现:①肝区疼痛,因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多为持续性钝痛;②有全身和消化道症状,晚期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③肝肿大:为中、晚期症状;④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的症状。诊断方法(AFP,超声,血液酶,放射性核素扫描,CT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及治疗原则(手术切除,全身或局部化疗,放射治疗,肝动脉结扎或填塞止血,液氮冷冻,激光气化)。
11.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肝硬变)、病理(三期)、临床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腹水。体征:黄疸,浅腹壁静脉曲张)和诊断,并发症的治疗原则(食管胃底静脉破裂所致大出血)。腹水形成原因:①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②低蛋白血症;③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④淋巴液生成增加;⑤醛固酮分泌增加。
12.胆道疾病
(1)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功能。
(2)胆道系统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超声,口服法胆囊造影,静脉法胆道造影,PTC,ERCP,术中术后直接胆道造影,低张性十二指肠钡餐检查,核素扫描,CT。
(3)胆石病、急慢性胆囊炎的病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于结石、蛔虫、肿瘤或狭窄等原因所造成急性胆管完全梗阻和急性化脓性炎症所致;发病学: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胆道的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胆管扩张,管壁充血、水肿、增厚,粘膜形成溃疡。临床表现:突发剑突下或上腹部胀痛或绞痛、寒战高热、黄疸,剑突下压痛及肌肉紧张,胆囊肿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寒热,黄疸三特征,加上休克和神经症状,尤其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即可初步诊断。防治原则。常见并发症和救治原则。(基础疾病要求彻底掌握)
(4)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发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常见并发症和救治原则。见《2012考研西医综合考点集萃》。
(5)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般了解)
13.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14.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
15.胰腺疾病
(1)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腹膜炎体征,休克体征)、诊断方法(症状,体征,检查:胰酶测定、腹腔穿刺、B超CT)及治疗原则。(慢性一般了解)
(2)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黄疸,上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贫血消瘦)。
(3)壶腹部癌(ERCP的检查)及各种胰腺内分泌瘤(胰岛素瘤,胃泌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16.脾切除的适应证及其疗效。(了解即可)
17.腹主动脉瘤和肢体动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8.周围血管疾病(较详细的了解)
(1)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间歇性疼痛,肢体体温改变,肢端麻木,皮色改变,形态改变,组织破坏。
(2)周围动脉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病,动脉栓塞,雷诺综合征,大动脉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静脉疾病(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三)骨科
1、骨折脱位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掌握)。
(2)骨折的临床表现(休克、发热、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有体征),X线检查和早(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晚期并发症(坠击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3)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年龄,健康状况,骨折的类型数量,血供,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感染,治疗手法的影响),临床愈合标准,以及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4)骨折的急救(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及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折复位的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各种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及其适应证。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及时正确处理伤口,防治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同前)。
(5)几种常见骨折(锁骨、肱骨外科颈、肱骨髁上、尺桡骨、桡骨下端、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髌骨、胫腓骨、踝部 以及脊柱和骨盆折)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6)关节脱位的定义和命名。肩、肘、桡骨头、髋和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生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原则。
2.膝关节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病因(膝的半屈,内收外展,挤压和旋转)、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关节镜的进展及使用。
3.手的应用解剖,手外伤的原因、分类、检查、诊断、现场急救及治疗原则(早期急救包扎止血,彻底清创,处理深部组织损伤,早期闭合伤口,术后处理)。
4.断肢(指)再植的定义、分类。离断肢休的保存运送。再植的适应证、手术原则和术后处理原则。
5.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的上下肢神经损伤的病因、易受损伤的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6.运运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1)运劝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常见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7.腰腿痛及颈肩痛
(1)有关的解剖生理、病因、分类、发病机制、疼痛性质和压痛点。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病理及分型(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颈椎病的定义、病因(颈椎间盘推行性变,损伤,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临床表现和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8.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身抵抗力下降或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感染病灶)、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过程(早期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临床表现(全身:明显毒血症状;局部:早期患处持续剧痛,皮温升高,可有病理性骨折。可有骨膜下脓肿。)、临床检查、诊断(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者持续剧痛,不愿活动患肢,近关节的干骺端有明显的深压痛,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增多,早期局部分层穿针检查结果)、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局部减压和引流)。抗生素治疗的四种结果:①在X线片改变出现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消失,这是最好的结果;②在出现X线片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说明骨脓肿已被控制,有被吸收掉的可能;③全身症状消退,但局部症状加剧,说明抗生素不能消灭骨脓肿,需要手术引流;④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都不消退。
(2)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慢性骨髓炎的发病原因(急性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临床特点(静止期可无症状,皮肤有窦道形成,并流出臭味脓液,急性发作时有疼痛、红、肿热、压痛、窦道口开放,排除死骨,特异X线表现)、X线表现(骨质疏松,破坏,并有新生骨形成)和治疗原则(清除死骨,消灭死腔,多用手术疗法)。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慢性骨髓炎的手术禁忌症:①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②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
9.骨与关节结核
(1)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因(结核杆菌)、发病机制(多发于血运不好、负重大、且生长活跃的骨松质)、临床病理过程、临床表现(结核中毒症状,局部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肌萎缩,局部形成寒性脓肿)、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脊椎结核的病理特点(中心型,边缘型:椎旁脓肿,流注脓肿)、临床表现、诊断(症状、体征、影响学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截瘫的发生和处理(手术治疗,主张经前路手术)。
(3)髋关节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4”字试验、髋关节过伸试验,托马斯征阳性)鉴别诊断(暂时性滑膜炎,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和治疗(2年抗结核的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4)膝关节结核的病理(起病多为滑膜结核,以炎性浸润和渗出为主,后可出现边缘性骨腐蚀,之后可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寒性脓肿,出现慢性窦道,膝关节纤维性强直)、临床表现(浮髌试验阳性,全身,局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全身抗结核治疗和局部治疗:关节腔内抗结核药物局部注射法等)。
10.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骨关节炎:一般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强脊:非甾体类抗炎药,防止驼背;类风湿关节炎:非甾体类药物,中药,抗疟疾药,免疫抑制剂,关节内注射药物,抗生素)。
11.运动系统常见畸形(先天性肌斜颈,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12.骨肿瘤
(1)骨肿瘤的分类(良性,恶性,中间性)、发病情况、诊断、外科分期(外科分级,外科区域,区域性或远外转移)和治疗概况(良性手术治疗,恶性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结合术前术后的化疗、放疗、免疫疗法、中药等)。发病情况:男性比女性稍多,原发性良性肿瘤比恶性多见。
(2)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症状,体征,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
(3)常见的良(骨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软骨瘤、骨巨细胞瘤)、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瘤、尤文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瘤、脊索瘤、转移性骨肿瘤)及骨的瘤样病损(骨囊肿,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性骨囊肿)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骨肉瘤治疗的进展概况(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