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5:17  作者: 匿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

1.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提出: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意义:中共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了全面论述。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协调、均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包括: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2004年11月7日,中央决定从2005年初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党成立以来参加的党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党内马克思主义正面教育、自我教育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原因:

第一,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第二,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上先进不等于实际先进,历史上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作为党的整体,上一代先进,不等于下一代先进;作为个体党员,一时先进不等于终生先进。第三,党具有重视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与传统

(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中共十七大以后,为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从2008年9月开始,中共中央决定,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