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政经点题预测(1)
一、考点:宏观调控
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一)从国家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角度入手
例题1
2007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如: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当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6月24日~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可根据实际需要停征或减征利息税,会议审议并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自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2007年12月20日,央行宣布将进行今年以来的第六次加息。此外,2007年一年内,央行先后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提高到目前的14.5%。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3)我国应如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
答案要点:
(1)实施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又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主要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宏观调控要注意经济政策的运用,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汇率政策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其中心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同时降低利率,能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货币供应量,同时提高利率,能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控制货币发行和中央银行向政府的贷款;变更中央银行再贴现率;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在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低迷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总需求;在经济高涨时,则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以抑制总需求。
(3)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其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在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要转变:由原来的直接调控为主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从管理微观经济为主转向管理宏观经济为主;从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转向培育、组织和管理市场为主;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从部门管理为主转向行业管理为主。在宏观调控中,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便对复杂的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由于经济手段更贴近市场经济原则,所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时应以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主要是指各种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以及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汇率政策等的运用,更能体现宏观性和指导性。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就是完善和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套的宏观调控体系,重点是加快财税、金融、投资、计划体制的改革。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政府从无所不为的全能型政府、无限政府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政府要加强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其次必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二)从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原理进行考查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内需与外贸、消费与投资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请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说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任务、目标及如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水平。
答案要点:
(1)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强宏观调控,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些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加以解决。
(2)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上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组成,与此相对应,社会生产也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上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社会资本无论进行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剩余价值必须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的价值相等,实物的供求也必须一致。在这个基本实现条件的基础上还可以引申出两个条件: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与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对生产资料需求的价值总和相等,实物供求相一致;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必须与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对生活资料需求的价值总和相等,实物供求相一致。这些实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也要保持平衡。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所作的具体分析,但也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撇开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与管理也是适用的。
(3)根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要解决我国当前内需与外贸、消费与投资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必须(略)
(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任务、目标及如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水平的内容(略)。
二、考点: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一)从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的角度人手
例题
材料1
近几年,我国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的贡献率持续降低。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1.7% 增加到2006 年的40.7%。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2000年的63.8%降到2006年的38.9%。┅┅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2年以来一路攀升,由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峰值以来一路走低,由41.5%降到2006年的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5.7%降到38.6%。
马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曾培炎 深刻理解《建议》基本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请回答:
(1)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3)说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什么要强调“又好又快”、“好”字优先?
答案要点:
(1)上述材料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其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
(2)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主要措施是:第一,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第二,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着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第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第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第七,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第八,拓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所谓“好”主要是指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民生改善,也就是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强调“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原因主要有三条:第一,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从“快”字优先到“好”字优先,经历了一个实践深化、认识提高的历史过程。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同时,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当前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要防止经济由偏快变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必须强调经济发展好中求快,努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