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39:38  作者: 匿名 

  一、单选题

1.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范畴是在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

A.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改善生产关系

C.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

A.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B.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D.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4.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是建立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5.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D.公司制

6.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D.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8.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

C.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

9.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可与公有制相结合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经济关系市场化B.企业行为自主化C.宏观调控间接化D.经济管理法制化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指

A.现代企业制度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权责明确的要求,出资者应拥有

A.法人财产权B.资产所有权

C.重大决策权D.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和资产受益权

5.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调控模式上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是

A.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

B.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

C.由以行政、法律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

D.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

6.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7.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使用形式

C.人们对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组织形式

8.“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公有制经济与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1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1.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形式,其经济依据是

A.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D.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及发展要求

12.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在生产过程中作出贡献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13.确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A.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

B.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D.表明个人收入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三、辨析题

1.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其基本目标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分析题

1.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摘自《瞭望》

材料2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3

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二十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二十年实际增长2.2倍。

摘自《瞭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2,阐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思想。

(3)结合材料2.3,说明实行市场经济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答案、解析与内容链接

一、单选题

1.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解析]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使我们逐步摆脱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新的理论认识。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因。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解析]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我国长期以来都实行计划经济,但单一的计划经济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市场经济能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因此,我国之所以抛弃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手段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解析]社会化生产要求社会总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这在历史上先后有两种形式: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市场调节根源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计划调节根源于社会化生产客观上要求自觉地按比例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

4.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9页知识点一、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选项C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选项D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应选A.

5.D

[考点点拨]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0页知识点一、3.(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公司制企业是以法人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公司可以有不同类型,单一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独资公司,多个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在公司中占有多少份额比较合适,可按不同产业和股权分散程度区别处理,生产某些特殊产品的公司和军工企业由国家独资经营,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国家要控股并吸收非国有资金入股。实行公司制不是单纯为了筹集资金,而要着重于转换机制。

6.C

[考点点拨]本题的考点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所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7.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用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9页知识点一、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解析]选项B.C.D都是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是市场机制的弱点和不足所在,所以都不符合题意,是干扰项,应排除。

8.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1页知识点一、3.(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之一即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价格改革则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必须进行价格改革,价格改革一是要改革历史遗留的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的价格体系;二是要改革不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目标是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所以选C.

9.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3页知识点二、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在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从最初的全面否定非公有制,实行一大二公;到后来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再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解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包括: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选项A、B、C、D都正确。

2.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9页知识点一、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一般市场经济都具有的共性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题中的ABCD四项内容。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3.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0页知识点一、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解析]为实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必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ABCD四项。因此答案为ABCD.

4.BCD

[考点点拨]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拥有的权利。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0页知识点一、3.(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出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形成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这种权益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5.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1页知识点一、3.(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体系,这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又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但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调控模式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A、C、D.

6.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掌握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具体内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4页知识点二、3.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这一所有制结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目前的所有制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二是在这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作为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首先要在量上得到体现,即A项的内容“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次要能够控制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即C项的内容“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再次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上得到体现,即D项的内容“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坚持了上述几个方面,也就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所有制的所属权与实现形式的区别。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5页知识点二、4.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解析]所有制的所属权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A项是所有制的所属权,BCD项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BCD.

8.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股份制概念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5页知识点二、4.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解析]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据此可以判断出BCD为正确答案。

9.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概念。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6页知识点三、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依据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所体现的等量劳动交换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要受等价交换原则的制约。因此,按劳分配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D.

10.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按劳分配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6页知识点三、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依据

[解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方式,不是导致按劳分配的必然原因,因此选ABC.

1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理论。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6页知识点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实行这一收入分配制度的分析入手,找出其经济依据。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我们实行各种具体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因此,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必然存在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分配方式又与多种经营方式相联系,这就使同一所有制经济中也会出现不同的分配方式。当然,这又都是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分不开的。根据这些分析,就能够准确地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12.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7页知识点三、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关系决定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而不在于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而在于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做出了贡献(C为正确选项)。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要素都具有商品性质,为保证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生活中去,必须对投入的生产要素在利益上给予一定的回报,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存在也就是必然的了,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决定的(B为正确选项),因为收入分配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规律,就要按照市场原则来对个人收入进行分配。同时,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还在于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同时分配方式又是所有制的实现。由于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这也就必然存在着与之相联系的多种分配方式,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以,A和D也是正确选项,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BCD是本题的正确选项。

13.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7页知识点三、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各个方面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也不例外,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一切生产要素都具有商品性质,都是以取得收入最大化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收入和回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不会把其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的,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存在就是必然了。

三、辨析题

1.[考点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8页知识点三、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

[答案要点]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能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先进,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富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的。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的掌握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答案要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其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仅仅是达到上述基本目标的一项基本政策。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基本政策,除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外,还包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四、分析题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从理论上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9页知识点一、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思想主要有下列涵义:第一,相对于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来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方法,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要搞经济建设,而市场经济能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问题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体制,找到了结合点。第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因而,不能将实行哪种经济体制作为区分两种制度的标志。区分两种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相似,但却有根本的不同。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既有共性和普遍性,也有因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各异而造成的个性与特殊性。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

(3)实行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