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6年考研政治多选题及答案解析(3)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6:28  作者: 匿名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 (  )

A. 翻译学堂 B。工艺学堂 C。军事学堂 D。法政学堂

【答案】 ABC 【答案解读】本题考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中洋务运动活动有关的知识点。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不选D的理由是:1895年,北洋水师在对日作战中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结束。 北洋法政学堂是1906年创办,位于天津新开河的西岸(现志成道33号),是中国最早的政法学校。经历了清王朝、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之后,到解放初期结束为止,该校培养出大批法律、政治、经济、商学等方面的人才。北洋法政学堂是在洋务运动失败十一年以后后建立起来的,在时间上对不上,所以不选。

2.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  )

A。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B。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

C。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D。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

【答案】 AC 【答案解读】本题考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抗日战争中抗日游击战的知识点。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论述的了这些理论。选项A,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由于敌强我弱,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这决定游击战争被提到战略地位,是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在敌后广泛地开展,日军只能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从而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这对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敌强我弱,主要是在外线(游击战)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阵地战)选项B,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是,依靠人民群众,发动全民族的抗战,是大规模的抗争,而不是小规模的抗战。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C。

不选BD的理由是:选项B,抗日战争的发展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在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作战的主要形式。到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选项D,中国的抗日战争的阵地战和游击战主要是防御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只是到了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中国的军队队日作战,才是防御性的。

3.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  )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答案】ABCD

【答案解读】本题考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各种矛盾的知识点。

选项A,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选项B,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选项C,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社会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中得到解决。选项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该题的选项是ABCD。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   )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答案】 ACD【答案解读】本题题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知识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因此,该题选项ACD是正确的。

不选B的理由是:自由平等的观念不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反映,而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的内容。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内容包括: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5.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 (   )

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答案】 ABCD【答案解读】本题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中爱国主义的知识点。

选项A,爱国主义体现了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法律也要求公民必须爱国。选项B,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要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选项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选项D,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BCD。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