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2考研专业指导:西方社会学理论简述题之二

专业课  时间: 2019-03-09 12:15:07  作者: 匿名 
11. 简述韦伯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 

在韦伯看来,社会学研究人的行动,是因为每个人都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行动之所以是有意义的,是因为某个或若干个行动者将其主观意义与其行动联系起来,不论这种行动表现为对某件事情的放弃或是对某件事情的忍受。韦伯还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是“真实的”那种意思,而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在韦伯看来,社会行动之所以是可理解的,是因为个人赋予其行动的主观意义是可以理解的。 

12. 简述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特点 

韦伯认为,社会科学也应当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理想类型”便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识工具。它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明显的康德主义色彩,是康德哲学中关于人类先天认识形式的思想在社会学中的发挥。韦伯去掉了康德哲学中先验论的思想。韦伯所关心的不是认识范畴的先验来源,而是认识范畴作为概念工具的现实作用。 

韦伯建立理想类型的思想动机之一,是为了避免当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在他看来,任何科学系统都不可能把现实中的所有个别现象都包括进去,因为科学本身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抽象。惯常使用的概念工具常常面临两种困境,即:或是由于概念过于宽泛,使其失掉现象的某种具体特征,或是由于概念过于狭窄,无法包容相关的现象,而他所致力建设的理想类型正是要摆脱上述困境。 

理想类型具有如下特点: 

1 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 

2 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理想类型作为现实的某种变异形式,与现实本身保持有一定的距离。韦伯指出,现实中的行动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其过程与理想类型中的过程类似。 

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韦伯用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13. 简述韦伯方法论中“理解”概念的含义及功能(P.105) 

含义: 

“理解”即可表现为理智上和逻辑上的即“合理明晰的”,又可表现为情感体验的和艺术感受的即“移情明晰的”。他认为,移情的再体验并不是对意义解释的绝对条件。相反,要使理解是“合理的”,就必须与理智上、逻辑上的解释结合起来。这正式韦伯与狄尔泰等人非理性主义的区别所在。韦伯认为,理解和解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恰恰相反,他们是相互关联、相互说明的。因此,必须把理解和解释联系起来考虑,理解是解释的前提,理解是能被解释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一种解释。反过来说也一样,解释也是一种理解。按韦伯自己的说法,即我们把对行动意义系列的理解视为对行动实际过程的一种解释。 

这种“理解”方法在实际应用时遇到困难。在韦伯看来,“理解”应是建立在行动者对其行动意义或动机具有明确认识的前提上,这也是行动作为人的行动所具有的特点,然而,连韦伯自己也没意识到,在现实中,人们的行动往往并不是都被明确的赋予了某种意义的,行动者对其行动常常处于“半意识的”或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不解决这一矛盾,理解办法就面临困境。

14. 简述韦伯的“合理性”思想(T—243) 大学士考试网

合理性活动,包括价值合理性活动和目标合理性活动。价值合理性活动是行动者自觉根据某种价值信仰和理想确定行动取向,体现了主体理性。目标合理性行动中,不仅最终目标是经过理性选择的,而且对手段的比较权衡也是理性选择的。 

15. 简述韦伯在社会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P.123) 

韦伯,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二战后,在西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西德,韦伯热。帕森斯在30-40年代,翻译韦伯作品至美国,扩大其影响。 

地位及作用不可忽视。独特的方法论原则、权威类型、科层制研究、宗教社会学。 

其社会学理论,未能完全避免错误和不足。16. 简述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P。191 

1 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将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2 在研究方向上,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3 在研究主题上,致力于回答最基本的问题:一个社会为维持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如何得到满足? 

④ 统一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 

17. 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P.197) 

社会行动理论,回答社会秩序为何可能。 

1 行动概念:最基本特征,意志性和目的导向。 

2 对以往理论的批评和综合。状态背景、规范取向,影响行动的同等重要,独立因素。价值规范,指导和调节选择自由,状态背景提供机会或障碍。一致性的价值规范,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 

18. 简述帕森斯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P.198) 

实证主义:行动同环境相联系。自然科学式研究,可能。忽视规范取向。 

1 功利主义:古典经济学。讨论特定行动目标和手段关系。特征:最小代价、最大利益,经济人的理性行动。只能判断次级目标或手段型目标,无法判断最终目标。行动的目标导向和选择自由,被接受。

2 实证主义:排除行动者主观过程,强调情境状态。 

理想主义:过于强调价值规范。否认自然科学式研究。强调文化价值和主体意志。忽视状态要素的影响。 

19. 简述霍曼斯“交换论”的基本命题(P.271) 

1 成功命题:某种行动越经常得到相应报酬,越可能重复。涉及行为和奖赏的次数。 

2 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预测将来或目前可能发生的事情。 

3 价值命题:后果越有价值,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行动和价值间关系。 

④ 剥夺与满足命题: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报酬追加部分的价值越小。行动次数和行动价值。 

⑤ 攻击与赞同命题:没有得到预期报酬或遭到没有预料攻击,愤怒,攻击性行为。超过期待值,没得到预期的惩罚,高兴,行为结果价值增大。报酬期待须与实际报酬一致。 

⑥ 理性命题:社会行为,理性行为。中心内容,价值选择。 www.ExamW.CoM

20. 简述布劳是如何运用交换过程来说明竞争、分化、整合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P.280) 

1 竞争:交换各方,试图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资源不同,结局是资源优势人,顺利实现交换过程,优胜者。缺乏有效资源人,未能按照期望得到公平回报,失败者。 

2 分化:竞争的每一步结果都特推动着群体内部结构的分化。相对丰富社会资源、稀有资源的人,较高的交换地位,从多数人处得回报。可自由选择交换对象。其他成员,较低交换地位,不能自由选择。 

3 整合:地位低的人,依从的好处大于拒绝的损失,高的人,资源与依从价值相当。遵循互惠和公平规范,形成对权力结构的集体赞同,确立权利结构合法性。 

④ 冲突:报酬结构与报酬期待结构不符,成员感觉,代价多于报酬,产生被剥夺意识,瓦解权威的集体赞同和统一规范,消弱成员相互控制,权威蜕变为强制性权力,导致上下级对立。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