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2考研专业指导:《宗教学原理》名词解释(1)

专业课  时间: 2019-03-09 12:15:08  作者: 匿名 
   1、宗教: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2、自然宗教:原始时代的自然宗教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思维能能力地下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对立并把自然力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的产物,是人类自身异化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产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3、人为宗教:与“自发宗教”相对,恩格斯用语,指借助于有意识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宗教。恩格斯认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世界宗教,“多少是人为造成的”。

4、世界宗教: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能接受,因而成为世界宗教。世界宗教影响范围很广,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对人们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5、古典宗教:指人类进入古代文明社会之后所形成的宗教,包括古代、中古、近古时代的宗教。阶级的出社会分工的出现和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三个因素促成了自然宗教向古典宗教的演变。

6、新兴宗教:19世纪后出现的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社会学家把它称为“新宗教运动”,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宗教大多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80年代后其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新兴宗教的出现,体现了当代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变化,是当代宗教世俗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高度商品生产社会的产物,形成了新的宗教市场,把宗教的商品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7、宗教组织:宗教组织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任何宗教都必须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此能体现出来,在宗教要素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宗教意识也只有通过宗教组织才能形成一个宗教的社会实体,规范化的宗教礼仪也只有在组织系统中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组织乃是宗教其他构成要素发挥自己功能的物质依托,没有这一依托,宗教便无法发挥它的功能。

8、宗教礼仪:宗教礼仪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宗教意识的的行为表现,是信徒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规范表达方式。宗教礼仪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符号化、规范化和理想化的象征意义。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宗教礼仪是由物象礼仪、示像礼仪和意向礼仪这三种不同的礼仪方式组成的。

9、宗教禁忌:由于人们对于神秘力量和神圣对象在观念上有所意识,在体验上有所感受,一般就会在情绪上产生惊奇、恐惧、畏怖以及尊敬、爱戴等宗教感情。这种敬畏感往往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在人与神秘力量和神圣对象关系上,体现为对自己行为上的限制和宗教禁忌和规定,这就是宗教禁忌。

10、宗教经验:宗教经验是是宗教信仰者对神圣物(神、神神圣力量、神性物)与自己的关系而产生的某种心理感受,是与神圣存在的精神体验。宗教经验并没有客观的实践对象。

11、邪教:这些宗教往往在教团内部实行极权统治,要求对教主的绝对服从,教主具有超凡的驾驭能力和无限的权威。他们用欺骗的方法让人皈依,实行强制性的洗脑和思想控制。在教团内部常有暴力行为。这类宗教往往仇视现实社会。鼓吹末世学,悲观厌世,祈求来世再生,服从教主而死不足惜。

12、宗教器物:宗教器物是十分重要的宗教要素之一。它与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相比,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宗教器物是宗教实体的物化标志,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属于宗教器物空间性的宗教活动容纳部分,它包括庙宇、神学院、圣地等;二是宗教神圣象征物的部分,它包括神像、圣物、法器等。

13、宗教教规:教规是以宗教内部立法的方式,要求信教者必须自觉遵循的一种宗教行为规范,并以此表达对神的虔诚和对教会的忠诚,以及用来标志教徒自身行为的宗教德行。广义的教规包括内容繁多的宗教禁忌、宗教戒律和宗教组织的行为法规等。

14、宗教戒律:宗教戒律是宗教禁止教徒某些不当行为的法规。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内容概括起来大致有崇拜、杀生、婚姻、财物、饮食和伦理等几个主要方面。

15、宗教修行:宗教意象礼仪的最高层次,它要求修行者摆脱世俗事务,通过特定的内省礼仪形式(如佛教的禅定)从事修、修心和修身,全方位地把人生的思路都封闭在宗教意识的范畴中,引导意识脱离现实而达到与外界隔绝的“感觉遮断”式的神情恍惚状态,经过内省从“自我否定”而达到“自我新生”,使修行者的言、行、意超脱世俗而达到升华的神圣境界(比如佛教的“涅槃”境界),并从中获得种种特有的宗教体验。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