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生物化学复习资料:糖的有氧氧化
二、反应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三、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第三阶段: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1.丙酮酸的生成――酵解途径
2.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3.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
四、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
五、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
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
六、有氧氧化的调节特点
⑴ 有氧氧化的调节通过对其关键酶的调节实现。
⑵ ATP/ADP或ATP/AMP比值全程调节。该比值升高,所有关键酶均被抑制。
⑶ 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三羧酸循环。前者速率降低,则后者速率也减慢。
⑷ 三羧酸循环与酵解途径互相协调。三羧酸循环需要多少乙酰CoA,则酵解途径相应产生多少丙酮酸以生成乙酰CoA。
七、巴斯德效应
巴斯德效应指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机制:有氧时,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NADH+H+在胞浆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