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7年考研历史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30)

专业课  时间: 2019-03-09 12:20:11  作者: 匿名 

天主教会大分裂

中世纪天主教会分裂事件(1378—1417)。“阿维农之囚”后,教廷迁回罗马。由于亲法派和亲意派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两教皇并立的局面。西欧各国君主从各自政治利益出发,分别承认不同的教皇。法国、苏格兰、西班牙和南意大利拥奉阿维农教廷;英国、德国、意大利北部则支持罗马教廷。一般教徒莫衷一是,基督教世界一片混乱。1409年后,甚至出现三个教皇鼎立。直到1417年选出教皇马丁五世后,才结束了长达40年的“天主教会大分裂”。但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大大下降了。

拉丁帝国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在其侵占的拜占庭帝国的土地上建立的封建国家。希腊人称西欧人为拉丁人,故名。拉丁帝国都君士坦丁堡,版图包括拜占庭帝国领土的大部分地区。其帝国的统治极不牢固,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反对异民族的统治的斗争接连不断,帝国内部矛盾重重。1261年,被拜占庭残余势力建立的尼西亚帝国推翻,拜占庭帝国恢复独立。但复国后的拜占庭帝国今非昔比,国势已大为削弱。

英诺森三世

(1198—1216)罗马教皇。在其任教皇时,教皇权势达到顶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教会管理制度。1215年,他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确定基督教圣礼为洗礼、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圣职授任礼和临终涂油礼七项,要求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向神甫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西欧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大大规范化。1199年,他曾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范围内的征税权从此开始,教皇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皇位继承,组织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沃姆斯宗教协定》

中世纪教权与王权斗争的产物。卡诺沙事件之后,皇帝与教皇争夺教会授职权的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122年,双方达成妥协,签定了《沃姆斯宗教协定》。把主教、修道院长的宗教权力平分为二,由教会和国王分别授予。根据协定,德国皇帝同意教会自由选举主教和其他高级神职人员,教皇同意在德国的选举应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下举行,遇有分歧由皇帝出面裁决。神职人员人选确定后,首先由皇帝授予权标,作为地上世俗权力的标志,接着,由教皇授予指环和牧仗,象征领地上的宗教权力。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德国的主教叙任权之争至此告一段落。

教父哲学

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4—5世纪期间,以奥古斯丁、安布罗斯和杰罗姆3位杰出的神学家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形成,它改变了原始基督教在教义方面的混乱状况。在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上帝的原则下,教父哲学用新的柏拉图主义哲学来论证基督教教义,从而把神学和哲学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以“三位一体”的神学观念来为教权至上论提供理论依据。11世纪后,被经院哲学取代。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