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4年考研历史学专业模拟试题及答案(23)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2:24:01  作者: 匿名 

问答题:

1、简述明朝中后期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并作简单评价。

2、简述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作适当评价。

3、简述古代埃及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4、简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影响。

参考答案:

1、背景:

明朝中叶,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接二连三地发生。朝廷中央内廷官员相互倾轧,大礼仪之争后,倾轧更为严重;宦官专权,司礼监权力日重。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

内容:

(1)在内政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2)在经济方面,任用著名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黄河,并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派戚继光守蓟门,李志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

评价:

张居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振兴衰弱的明王朝,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但在客观上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它不仅眼花了政治危机的爆发,出现了短暂的安定局面,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而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张居正改革以后,明朝的政治、经济形势都有所好转。但是,这场改革因触动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逐渐被破坏,明朝的统治也日趋衰弱。 

2、

1934年蒋介石在对中国工农红军连续发动军事“围剿”和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文化“围剿”的同时,在中国江西省城南昌发起的所谓重整道德、改变社会风气的运动。因其从改造国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所以命名为“新生活运动”。目的在于用封建的伦理纲常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行动,用生活细节的要求来转移人民对政治、社会问题的不满,以反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维护国民党的统治。

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①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礼为四维之首,就是规规矩矩,不犯上作乱。

②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做起。规定要拔上鞋跟,扣齐钮颗;走路靠左,胸部挺起;和洽邻里,同谋公益等。

③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标准。在一个政府,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之下,绝对统一,绝对团结,绝对服从命令。

④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特别是军事化为目标。随时准备捐躯牺牲,尽忠报国。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自任会长;7月1日,又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自任总会长。1934年7月——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全面推行时期。其间,新运总会由南昌迁到南京,聘请何应钦、陈果夫、张群等33人为指导员,又增设妇女指导委员会,以宋美龄为指导长。在全国各省、直辖市、各县设立分会或支会。这一运动受到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反对和抵制,未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实际收效甚微,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渐停止。

评价:

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主要是为了配合武力上“剿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抗日战争作了精神准备。新生活运动以蒋介石重新解释之后的礼义廉耻为中心准则,同时吸取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公共道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某些精神文明,以整肃国民日常生活,改良社会风气,并以促成国民生活的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追求目标。新生活运动虽然在推行过程中派生出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它公开回避了抗日问题,它所提倡的一些改良国民生活方式的规定,严重脱离中国实际,加之国民党官员对新生活运动的执行本身缺乏诚意,因此,新生活运动的实际效能与蒋介石的目标相距甚远。

3、

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又称埃赫那吞改革,是古埃及新王国第18朝法老阿蒙霍特普进行的一场宗教改革。

改革的背景:

古代埃及及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强化和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因而对神庙给予丰富的捐赠。新王国以来,随着历代统治者对神庙的赏赐不断的加强,使得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政治经济势力极度膨胀,他们与地方贵族相勾结,对法老专制王权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法老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新王国时,在对外战争中兴起的军事贵族阶层,他们在财产和权利再分配方面与祭司阶层的矛盾尖锐,于是坚决反对以阿蒙祭司集团为代表的世袭贵族染指政权,支持法老同他们的斗争,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社会基础。

改革的内容:

提拔任用新兴中小奴隶主贵族,加强王室统治力量;创立崇拜太阳神阿吞的一神教,消除阿蒙神庙势力的影响,他提出:废除对阿蒙神和其他一切神的崇拜,只准崇拜阿吞神,没收阿蒙神庙和其他一切神庙的财产,去掉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为摆脱阿蒙祭司的影响,营建新都,将首都迁到阿马尔那;在文学艺术方面,摈除传统的文学艺术风格,提倡真实地描写世界和一切事物。

改革失败的原因:

以阿蒙祭司集团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且根深蒂固;改革者内部的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举措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人民群众并未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的负担更为加重,因而也对改革缺乏热情;埃赫那吞的接班人过于软弱,背弃了改革。

改革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阿蒙祭司集团和地方世袭贵族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中等阶层的地位,暂时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冲破了文艺领域中的传统创作模式,在埃及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埃及从多神教向一神教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4、

成立:

(1)1950年,法国提出舒曼计划,次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建立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为统一欧洲的第一步;

(2)1957年3月25日,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在意大利签订《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从而成立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3)1965年4月18日,以上六国又签订《布鲁塞尔条约》,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67年,该条约生效,欧共体从此成为组织机构完整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扩大:

(1)1973年,哥本哈根报告里提出“欧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的著名口号,该报告是欧共体就国际事务采取独立的共同立场的第一个文件。当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

(2)八十年代,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加入共同体。

(3)1993年1月,统一大市场建立;

(4)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建立欧洲联盟,1993年11月1日,该条约生效,欧盟诞生。

(5)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盟;

(6)1999年1月欧元启动;

(7)2004年5月1日,欧盟正式接纳塞浦路斯、马耳他、波兰、匈牙利、立陶宛等10国入盟,成员国有15个扩大到25个,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

影响:

(1)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2)欧洲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成为制约和抗衡美国单极霸权的重要力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多极世界新秩序。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