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设置规律 在考试测量学上,考点和知识点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知识点是静态的,是结构意义上的概念,它是课程考试内容体系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设置考点的基础和依据。考点是动态的,是功能意义上的概念,它是将知识点和具体题型相结合后直接呈现在考生面前的试卷基本组成单位。我们实施有效的考研政治复习,就是要从知识点出发,通过我们的归纳,梳理,定位,将知识点转化、落实为考点,达到对考点心中有数,...
1.单项选择题 (2009年第2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要从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去思考。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一、埋头苦读 有的同学真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这在以前被认为是学习的榜样,但是在考研政治的复习过程中,却不尽是真理。考研是漫长的,有的同学可能准备一年多甚至更长,大多数同学对政治的复习都是从下半年开始的。取消了一切逛街、聚餐、出去活动的计划,回之以“我忙着考研呢”、“还好多书没看呢”。一摞资料,一个固定座位,一天三顿吃食堂,就是某些考生的考研生活真实写照。就不用说劳逸结合了,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并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近10%的年均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三位...
一、三遍复习法 我自己开始看政治比较晚,是从九月底开始看的(之前的时间花在数学和英语上比较多)。这一遍复习我重在理解,不懂的地方宁愿多花些时间去研究也不愿意轻易的跳过,同时对那些自己实在理解不透的难点做了记录。这是我考研老师建议的,他说对于我这样的理科生,这种方法更加实用。在我开始看第二遍时才发现,第一遍真正理解了的内容一看就全想起来了,只是一些概念的具体定义记得不是很准确。 在看第二遍时,我把侧...
一、六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中法战争:1883—1885 年,签订《中法新约》。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1、 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关系及意义2、 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及意义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和意义4、 实践的含义及意义5、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6、 实践的结构 7、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原理8、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9、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1、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一、考研政治主观题备考技巧政治主观题比客观题更容易得分,因为主观题重点突出,所以就要同学们学会把握重点。很多同学回答主观题的时候,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个“无从下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知道题目所问问题应该对应我们学过,或是背过的哪些知识点,知识点明明已经熟记,但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建议同学们建立一个知识体系的框架,并且提前对分析题的分布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二是考研政治分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太平天国的“热点问题”) 2.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