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2012考研政治冲刺:理论辅导89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8:19  作者: 匿名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恩主义的指导地位。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毛泽东在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之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这个方针作了具体的论述。

(2)“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毛泽东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恩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地位。毛泽东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六条标准。这就是:①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②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③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④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⑤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⑥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毛泽东强调,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两种,即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2002年文科多选题第24题考查过)。

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在对待中外文化的问题上中国有三种错误的主张:一是中国文化本位论。主张全面复兴儒学,反对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一味复古,反对趋新,保守自大。二是“中体西用”论。主张在中国传统政治道德不变的基础上,有限度地吸收外国的技术与物质文明,折中调和。三是全盘西化,主张彻底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一味模仿和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表现为民族自卑,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情绪。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上述三种错误主张,提出了一些吸收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家争鸣”等基本方针。1964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提出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成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古为今用”就是吸取古代文化遗产中有益的成分,为反映现实服务。一切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必须继承,而不能割断历史,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但是,应当批判地继承,而不是全盘照搬,要将古代文化遗产中腐朽的有害的东西和民主性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吸收其民主性革命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将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对现实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进行创作时的借鉴。“洋为中用”,就是学,习外国文化成果中有益的东西,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文化服务。各民族的文化从来就是互相影响的。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独特贡献,都可以作为其他民族文化发展的借鉴。在文化的发展建设上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当然,这种学习决不是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同样要经过分析和鉴别,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借鉴各种有益的东西,发展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从文化继承和吸收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和建设新文化的角度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新文化观:批判地接受中国古代文化,以利推进中国的新文化,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运用外国科学的原理,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外来文化必须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在批判的基础上,标新立异,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新东西”。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