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分类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5:09  作者: 匿名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财富。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沦为雇佣劳动者。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3.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恩格斯:"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二)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即,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即劳动的二重性。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3.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

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

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随着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数量(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时间生产商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4.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的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1.价值规律的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第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六)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2.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观念货币)、流通手段(实际货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4.随着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七)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亚当。斯密已经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大卫。李嘉图甚至已经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而不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劳动二重性,所以不懂得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不能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不是从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来解释价值,而是从该商品所换来的另一种商品包含的劳动量来解释该商品的价值;不懂得劳动二重性,因此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如何决定的。

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重点考察的是物质生产部门,认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并创造价值,而绝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在当今时代,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生产性劳动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它们也创造价值。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对脑力劳动(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的劳动)给予了肯定,认为这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但他重点研究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在当今社会,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因此,应充分肯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对称。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非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