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专业指导:病理学考点分析(3)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1.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2.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机械性损伤或病变侵蚀血管壁或心脏都会引起出血,影响取决于出血的量、速度、部位。 漏出性出血原因:①血管损害如缺氧、毒素、维生素C缺乏、静脉压升高;②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损害;③凝血因子缺乏。
3. 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相互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这个固体团块就称为血栓。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都会导致血栓形成。血栓最终可以通过软化、溶解和吸收;也可以机化和发生钙化。血栓对机体最有危害的是:①阻塞血管,使组织器官萎缩或梗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塞。 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加。
4.DIC:血液的凝固性增变,在全身微循环内形成大量由纤维素和血小板构成的微血栓,广泛地分布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机制是凝血系统在微循环内广泛地被激活导致。结局: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全身皮肤粘膜和器官的出血以及血栓形成所致的梗死性病变,严重时可致死。
5.栓塞:循环血液中的异物随血液的流动,阻塞血管管腔称为栓塞。阻塞的物质称为栓子。栓子有多种,如血栓,脂肪,空气和羊水,最常见的还是血栓。 血栓栓塞包括:①肺动脉栓塞:主要来自于下肢深部静脉,股静脉;②大循环的动脉栓塞:主要有左心室的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溃疡表面形成的血栓,血栓脱落会引起脑、肾、脾等器官的栓塞,也可引起肢体坏疽;③脂肪栓塞:主要是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引起。一般会引起全身器官的更塞,尤其是脑。气体栓塞:快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100ml可引起心力衰竭。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由于羊水被挤入破裂的子宫静脉内造成的,羊水栓塞和栓子主要见于肺血管内,其次见于子宫和阔韧带等静脉内。
6.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组织坏死称为梗死。血栓,动脉栓塞,血管受压闭塞,动脉痉挛等可引起血管阻塞。梗死有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梗死病变特点:在脾、肺、肾等器官的梗死,范围呈锥状,切面呈扇形;心肌梗死形状不规则或呈地图状,这些都和血供有关。 梗死病变的特点:①贫血性梗死:好发于脾、肾、心肌,因为这些器官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梗死早期,可有出血带,随后边为褐黄色,最后形成质地坚实的肉呀组织和瘢痕。梗死灶呈白色;②出血性梗死:发生在有严重淤血和组织疏松的器官。肺梗死多见于二尖瓣患者。出血性梗死也发生于肠,在肠套叠、肠扭转、嵌顿性疝都可引起肠断的出血性梗死。